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習慣性的以腰帶動,由於很容易做到,以為自己進步了,其實是在退步!

 99/04/28台中班      〈 學員賴榮迪整理〉

            本週上課,教練再次強調我們的太極拳是內動的。如果我們的動作不是從湧泉開始,而是從腰開始,體內的五臟六腑運動要達到養生健康的效果就不大。
        教練告訴我們,所練的熊經,如果練法不正確,不但無法達到體內運動的效果,還可能會有損膝蓋。因此,在練習道家的功法時,一定要從湧泉(其根在腳)動,動作要慢,不要快,正確的熊經對腎、心臟、胃、腸、風溼性關節炎等都有不錯的健康效果。
        教練特別請剛來學習的師兄,摸著他的心窩位置,感受正確練熊經時,身體內的運動,讓大家明白,雖然看似簡單的動作,但確可以牽動體內臟腑的運動。
        每次上課聽教練講授拳理後,感覺對自己的練拳思路有很大的幫助,不會讓自己悶著頭,苦練、死拳。也更能去抓到練拳的重點,並且進而去揣摩、去體會,雖然不是每次都能真正的抓到重點或是感覺,但是,我發覺愈是練得久,了解拳理愈是重要,如果沒有聽教練對拳理的解說及解惑,往往自己練到一定的程度便會有提升不了的感覺,練拳時會有莫名奇妙的不順感,往往在每週一上課時請教教練之後便能了解問題點,然後可以慢慢再進行調整,讓自己找到問題的所在,因此,我感覺上課時聽教練講解拳理非常的重要。

教練的話:
        第一堂課,即建議大家每星期一晚上,盡量不要排其他的活動,把時間讓給太極拳,即使有事,晚半個鐘頭也沒關係,甚至八點半到場也歡迎,目的就是告訴大家,道家太極拳是講求拳理,少上一堂課,思維會與大家差一點點,少上兩堂課,差距會拉大,我們也常見到兩三個月不見的師兄姐來上課後,會發覺他們的拳架已有走樣。
        因為在家自練拳架,遇到問題時,會以常態手法解決,如關門動作,應由湧泉帶動,上下同動,但因從小到大不是以此動作做,而會習慣性的以腰帶動,由於很容易做到,以為自己進步了,其實是在退步,練越久習慣越不容易改,道理就在這裡,所以再次建議大家盡量排時間來上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