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

112/12/26科博館班有沒有進步,不是自己說了算,必須經測試!


          112/12/23發表「公館班為何有感覺的練習,完全沒有『炁感』」文章後,有學員問「沒有感覺的練法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這是學習「純道家太極拳」的罩門,因為自小到大所有學習過程,都是求感覺,以證明有無進步。但本門卻要求「似有似無」的學習,這種沒有感覺的思維,把許多愛好者擊敗,能耐心學習者少之又少!
        為加強學習者的信心,在部落格許多文章,都建議大家排除萬難來上課,即使再忙,課堂上到一半也要儘量趕上,建立「純道家太極拳」「有則執著,無則落空」的拳理。
        藉由本影片示範,瞭解「練對與錯」的差別外,而最主想要證明自己有沒有進步,不是自己說了算,必須經測試,由別人告知,且「炁」的長遠也能證明有無進步!

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

112/12/23公館班為何有感覺的練習,完全沒有「炁感」,而幾乎沒有動作的練習卻「炁感強」?

        最近課程講解「橐籥功」強調「有力不出力」,尤其腕關出一點點力都不可,有學員反應「非常難」。告知秘方就是「腦筋不可用力」只是「微微的雙手略轉」,然後請兩人一組練習,未練習者手放在練習者「膻中」前約一個手掌長度,感應有無溫溫的熱氣「一進一出」。

         為測試有無走對「純炁功」路線,分別做兩個動作:

一、練習者很有感覺的腕關出力且雙手以拉開方式練習,結果未練習者的手一點熱氣也沒有。

二、練習者沒有感覺的腕關幾乎沒動練習,雙手保持原狀,結果未練習者的手會有「一進一出」的熱氣。

        練演完後,學員都感到驚奇,為何有感覺的練習,完全沒有「炁感」。而幾乎沒有動作的練習卻「炁感強」?這就是學習「純道家太極拳」的思維要走「反」的路徑原因。因為「炁」是無色、無味、無形,只能在「似有似無」的狀態練習,多一點不行,少一些也不可以,走「中庸」之道,才能練到「形不變炁變」的境界!

       由於是「似有似無」的「道家」思維,學習路徑不容易掌握,因此建議一定要來上課,略有走偏,馬上在課堂上會被發現,然後改正,如認為可在家「閉門苦練」,只會「自我感覺良好」愈練愈用力,走偏,練出一身外家拳好功夫!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113月1月11日竹南班招開新班訊息

通知:原定1/04開新班延至1/11
對新冠狀病毒再次來襲會產生恐懼嗎?

想延年益壽不老春、提升免疫力、預防失智嗎?

有生活壓力產生焦慮、肩膀腰背痛、運動舊傷、睡不好、心悸、耳鳴手腳冰冷、富貴手、白內障乾眼症、板機手等問題嗎?
歡迎加入竹南預防醫學「不動手的純炁功」太極養生班
課程如下:
一、以道家太極拳為主幹、加易筋經、八段錦、五禽戲、養身二十四法為輔,練不動手的「太極運動十三式」。
二、基礎內功:
 教導如何五心相通、湧泉貼地炁有根、落胯基本功、幫助通督脈練成河車倒運、養成龜習大法,達增強免疫力及延年益壽!
三、確實執行鄭曼青師爺強調「太極拳不動手,動手非太極」的「道家傳統太極拳三十七式」。
四、開課地點:苗栗縣竹南鎮大厝里活動中心〈大厝里真如路560號〉
五、開課時間:113年0111日〈星期四〉晚上7 9 
六、課   別:十二週一期〈 每週四授課〉
七、聯絡電話: 謝老師0910565519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

練「橐籥功」有人強調「膂」的開合,表示此有感覺,進步甚多!

      

   最近有幾位很少跟我練拳的同學,在討論練「橐籥功」時,一直強調「膂」的開合,表示此練法才有感覺,進步甚多!而我教學著重的任督二脈的開合,練起來沒感覺且原地踏步沒進步,為驗証兩者差別,請他們輕摸我的任脈,做兩者的動作,並進行發勁,以釐清思路,結果任督開合的發勁完全沒有感覺,「膂」的開合知道來勁有辦法抵抗!
        我們學習的「道家傳統太極拳」創辦人鄭曼青師爺,被尊稱「詩、書、畫、醫、太極拳」五絕老人,是在這些領域有獨到之處。其中太極拳功夫能與高大外國人實戰,更讓太極拳風行,其中說:本門太極拳外形練拳架、推手、大履等,最後只剩『橐籥功』」,因此針對本功法需多加練習。             
       「橐籥功」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橐籥是冶鐵的風箱,早期是用腳踩,後來演變成手拉,在一推一拉之間,讓火生生不息。故習本功法需練任督二脈前後移位,讓炁的「中脈」前後開合,達前陰後陽一進一出,符合道家養身目的。
       「中脈」前後開合屬於動態的活動,優於佛教、道教、密宗各派的以靜坐追求「中脈」達永生目的,因靜坐是想出來的炁,沒有武術功能且容易走火入魔,故本門總和的「橐籥功」需珍惜好好練習!
       本功法非常簡單只是練任督二脈的前後開合,但觀念錯誤容易練成「膂」的開合,形成左右捲開,任督二脈不會前後移位,當然中脈始終維持原狀,最後只是練成肩膀與膂一起的肌肉動,與中脈前後開合走完全相反路線,如沒有人指正錯誤,練一輩子,也只是外家功夫,進不了「純炁功太極拳」的境界,當然無法以「炁」將對手拔根離地三步之遠!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練太極拳有力不出力,連有想用力的念頭都不可以!

        有人學習本門太極拳,追求外形熟練,且每日練好幾趟!但不知在拳理追求,因此即使苦練,甚至外外出旅遊也不停止,唯數年下來都沒什麼進步,也無法發勁,以致怪罪本門太極拳與其它門派沒有兩樣!

       原因就是在心態的問題,因為在學習中,心存我已經會了,對上課中要求不動手、不高低、心態要謙虛等等的要求,都無法接受,故多年來始終無法更上一層。

        而本門太極拳主要精髓就是「改錯拳」,不是在動作熟練,而是將以往熟練的動「手」習慣改掉。如腕關、手肘、肩膀出力轉由「河車倒運」能量,因此「有想用力」的念頭都不可以,「發脾氣」、「驕傲」、「憤怒」須徹底根除,也就是不可「太自我」,聽聞之下,覺得不可能,但經由不斷改錯的累積,加上上課文課的灌輸,會慢慢養成「有力不出力」,對「炁」的領域知道完全沒有動外形,到此境界,看別人寫文章、練拳、發勁很自然就會知道,對「左家純炁功太極拳」有沒有走對,如果有緣份,碰到面指點迷津,如沒有,則錯失良機,讓喜歡太極拳的一生走向「用力」的途徑!


2023年10月9日 星期一

絕對要遵守不動手、由內而外、由下而上的規矩,才能詮釋左家的功能!

        


         鄭曼青師爺在抗日戰爭時期,以瘦小身材將高大英國、美國軍人拔根離地。吳國忠先師與日本自衛隊擒拿、柔道、劍道高手較量贏得勝利,靠的就是一脈相傳的「左家內功」,這是渾身是手手非手,無法從外表看出來的!

       有些沒有練過「左家內功」,為了襯托自己的太極拳功力,模仿鄭師爺的絕活,會叫學生配合演出,以致有所謂的「凌空勁」表演!

      先師因急著趕建「神龍山莊」得了猛爆性肝炎,之後在西元2008年更延伸嚴重的病變,走路需由師母在旁牽著,無法正常使力,恰好在馬來西亞發表套書,由於需表演發勁,悟出「形不變炁變」道理,以「純炁功」發了馬來西亞黃世本師兄及印尼師兄吳奇才兩位師兄,這個絕活絕對要遵守「不動手」、「由內而外」、「由下而上」的規矩,才能詮釋它的功能,自此先師功夫更上一層!

2023年10月7日 星期六

112/10/07公館班受今天舉行年終聚餐,新學員氣色佳,因為每天有練外上課態度非常好!

       
       受疫情影響,公館班今天才舉行年終聚餐,聚會前先行到造橋參訪學員「雄雄」監工興建的「萬緣寺」,新建大雄寶殿,屋瓦是用日式蓋的,非常漂亮、莊嚴,大家合影留念。餐點雖是素食,但完全看不出來,甚至比一般葷食更棒!
         用餐時,有一位新學員氣色非常好,跟一年前病懨懨判若兩人。我說她一定每天有練,因為除氣色佳外上課態度非常好,不會心存懷疑!結果其他學員問「是否如此?」她說「每天早晚都練一趟,這是必修的功課,不是嗎?」難怪比起一年前完全變一個人。其他的人聽到都非常的慚愧,因為大部分是練ㄧ天休息好幾天,希望大家以她為榜樣,為自己身體加油!



           
















2023年9月25日 星期一

靠山功配合左家內功威力更強!


        
靠山功是藉由自己湧泉的力量往後推,同時幫別人練靠山功也是借腳底力量,如同發勁,不是用手用力推。如果練習時由背部猛力往後撞,容易受傷且會引起恐懼,續練的慾望會降低!
         而正確練靠山功能幫助早日達河車倒運,但再怎麼努力,都不如練過「左家內功」的幫忙,練完,被推著會全身舒暢,有如洗一趟三溫暖一般。
        本影片看出如帶內功幫忙推,身形不變,威力是一波比一波強!

 

2023年9月23日 星期六

練拳過程如有氣喘,練完出大汗都不是好現象!」


        每星期二、三早上七點都會在台中「三分舖公園」練拳,抵達前有一位拳友已在場地練別門的太極拳,有次剛好他練完,滿身大汗且很喘,順勢問他「練的是什麼門派?」他回稱「是向一位中、西醫師學的亞運比賽四十二式太極拳!」並表示「原先身體狀況不佳,練了一陣子之後,改善許多,因此每天都會練一趟再去上班!」

       我告知「練太極拳有改善身體的問題,但如果不得法,會有許多副作用,像膝蓋不舒服,引發心臟毛病。練太極拳應該整個過程,都緩慢、柔和,氣定神閒盤完拳架,如果氣喘,表示用力過度。因為在黃帝內經有說『血靜流於肝』因此人都需要休息,達到修身養命目的。所以練拳過程如有氣喘,練完出大汗都不是應該的現象!」

       他聽完表示「可能練拳過程有憋氣,所以會氣喘!」由於門派不同,理念不一樣,非短時間能溝通,因此結束這次的結緣方式!

      學任何東西,師承最重要。鄭曼青師爺說:「太極拳好學,知錯難,太極拳好練,改錯難。因此,天賦、努力、師承三者,師承為最,天賦不足勤能補拙,努力不夠只要痛下決心。唯師承是需機緣和靠自己誠心。」目前太多人在學太極拳,也有為數不少的人在教太極拳,但對「平整均勻、不動手、由下而上」 所知有限,對太極拳只是「有人教就好」、「流於表演」、「有練就是會太極拳」,過於簡略詮釋,因此真正好的東西還是要鄭師爺說的「貨賣識家」!

       

2023年9月15日 星期五

112年10月03日元亨太極拳社預防醫學開課訊息!



想延緩老化嗎?保持愉快心情嗎?或有中樞神經出問題、生活壓力、肩膀酸痛、運動舊傷、睡不好、手腳冰冷等問題嗎?歡迎加入預防醫學的太極養生班課程

一、養生班研習課程:
1、以道家太極拳為主幹、加易筋經、八段錦、五禽戲、養身二十四法為輔,再綜合易經之理、內經養生之法、道德經專氣、孟子養氣、莊子心齋坐忘、千金方調氣等內功法。
2、基礎內功:
 如何導引行炁、五心相通、湧泉貼地炁有根、眼神內斂及落胯基本功、幫助通督脈練成河車倒運、養成龜習大法。
二、初級班研習內容:
道家傳統太極拳三十七式,修練「平整、均勻」、「由內而外」、「由下而上」、「上下有根旋」為改變習慣重要基本功。
 三、開課地點:中區國稅局十樓 (臺中市西區民生路168號 )
四、開課時間:1121003日〈星期二〉中午十二時三十分 一時三十分
五、課   別:十二週一期〈 每週二授課〉
六、報名聯絡:曾先生0919202062
七、部落格 http://taichibiau.blogspot.tw/

2023年9月13日 星期三

112/09/12科博館班利用左家內功互相幫助解決受傷問題!

        最近有兩位學員反應:「腰部受傷!」其中一位有找整椎復健,但隔沒幾天又復發!另一位表示:「雖然有做『倒攆猴』但引起膝蓋不舒服,是否有其他方式解決!」
        以往上課特別強調「倒攆猴」對腰部受傷非常有療效,但要注意「上半身」不可扭動過度,一定要遵照張三丰祖師的太極拳經要求『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 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就是「由下而上」,若做錯容易傷膝蓋!」
        如今因治療腰傷,找專家整椎幫忙沒有根治,或做「倒攆猴」引起不舒服情形,幸好這幾位都有練「左家內功」,因此趁上課機會,傳授以「炁」發勁方式,互相幫忙解決受傷的問題。
        結果,找專家整椎幫忙的學員,反應比專家還專家,而引起膝蓋不舒服者也改善很多!
         鄭曼青師爺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炁補!」左家內功是練炁的,除能養身也有武術運用,更讓人開心的是,可幫助自己或親友解決受傷或不舒服的問題,有沒有引起想學「道家傳統太極拳」的興趣?



 

2023年9月10日 星期日

112/09/09公館班移位過程會出現飄忽不定,如此功夫怎能將對方拔根離地?

     

        團練時,發現一位學員前移後腳根會離地,後移前腳尖翹起,這問題,以前即特別告知是由於「上半身」主導造成,且有影片教學,學習時不要犯同樣錯誤。

         但學習者對一再叮嚀的問題,容易輕忽,只想學習新的招式或認為「已經」會,因此對「前移後腳根離地,後移前腳尖翹起」沒有下功夫解決,以致學習多年,仍犯同樣錯誤。

        其解決之道,一定要遵守張三丰祖師的太極拳經說的:「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腰,總須完整一氣」。故需由湧泉啟動移位,不能由「上半身」主宰,這是沒有學「道家傳統太極拳」就會的動作。如習慣性上面主導,移位除會出現前腳尖、後腳根離地外,過程也會出現飄忽不定,如同沒有根的樹枝隨風飄動,如此怎能吸地氣,更不用談將對方拔根離地?

        學習「道家傳統太極拳」一定要有「以前會的動作」不要再學的觀念,因訓練速度、重力、技巧只是加強,是「形而下」的功夫,再怎麼學,都是靠本錢推對方,如學「形而上」的「形不變炁變」的「純炁功太極拳」才能以「炁」將體重、身高比自己優勢的對手拔根離地三步遠!

2023年9月8日 星期五

發勁配合「左家功法」威力更大!


        大家會喜歡「道家太極拳」 是因為即能養生也因為在神龍日看過先師將美國
高壯體格的Kevin師兄、澳洲壯碩的
Steven師兄輕易拔根,覺得很神奇。而平時上課被先師打過的師兄(包括我在內)都在沒有感覺中,莫名離地而起,因此非常著迷發勁。師兄弟之間平時也會互相玩,但都被先師說靠上半身力量,要求我們多在「不動手」下功夫。
         先師歸道山已六年多了,看到一些師兄發勁,仍是求將對方推開,沒在「形不變炁變」下功夫,主因平時拳架沒有養成「由下而上」、「由內而外」、「不動手」的習慣,因此一旦要發勁,絕對是靠本錢即上半身的力量,推對方。
        本影片告知如平時好習慣養成,藉由地下的氣「由下而上」以「形不變炁變」方式,破壞對方重心,拔根離地三步遠,若再配合「左家內功」破壞對方重心,更是神不知鬼不覺「引進落空」,威利更強大!

2023年9月5日 星期二

學太極拳一年,最近測量沒吃降血糖藥都九十幾,比日行萬步更明顯改善!


        我由於工作關係需抬過重的機器,引起坐骨神經痛的毛病,同事都知道我走路姿勢是歪的,一個月要南下整椎一次。同時也有攝護腺肥大及「初期糖尿病」需吃降血糖藥,也尊崇醫師建議多運動,因此規定自己每天要步行一萬步,吃東西有所限制,因此生活品質受很大影響。

       在去(111)年九月同事鼓勵我參加每星期五的「道家傳統太極拳」課程,剛開始,由於工作忙碌,始終無法準時參加,學習慾望也沒那麼強烈,後來,聽老師說「有罹患攝護腺肥大問題的學員從95年開始學習,迄今都沒有動過刀!」令我感到驚訝,太極拳有那麼神奇!

      因此,都會想辦法來上課,但每次用力練,都被老師勸說要「似有似無」練,一直被改,慢慢的回家複習都不敢用力,但只要有空,都會練一下!

        如今學習已一年了,原來坐骨神經痛引起後移症,已減少了,不再腰酸背痛,同事也發現我走路沒那麼歪斜,也不再南下整椎。而走路的時間,也改為練太極拳,以前吃降血糖藥,飯前量血糖113 mg/dL前期是指血醣偏高但未超出標準。主要的定義空腹血糖介於100~125mg/dL)近一個月來,測量沒吃降血糖藥都沒有超過100 mg/dL,最近回診,特別吃有澱粉的麵包,結果測得94 mg/dL。證明學太極拳比日行萬步更有明顯改善,非常感謝介紹我來學太極拳的同事,也感謝老師的教導! 

      韋侯台112/09/05


2023年9月1日 星期五

112/08/29科博館班摟膝拗步動作要求不可動腕關、手肘、肩膀!


      今天新班進度「摟膝拗步」動作要求如下:

第一動:由右實腳軸心略向旋轉(形不變炁變),帶動雙手像樹葉飄下,如同熊經一樣,略與腰同高雙手抱圓。

第二動:左腳虛腳盪出,實腳軸心不可擺動,虛腳根點地,不允許用力,而是無聲無息的輕輕著地。

第三動:右實腳重心移左腳,右手畫半圓,右手掌虎口對嘴角,五指對正前方,移位過程,仍面向四十五度,不可轉身面向前方,特別要求腳停手停。

第四動:藉由左實腳軸心關門,帶動身體、右手、右腳關門,面向正前方,右手腕關平肩膀,左手掌平左大腿,不是右手臂帶動關門。

為求大家能達到要求,以兩人一組方式練習,結果光第一動,這麼簡單動作,在互相要求不可動腕關、手肘、肩膀的練習中,每一個人都充滿挫折,可見「腕關」、「手肘」、「肩膀」不可亂動,非短時間能改變的!


2023年8月18日 星期五

112/08/19公館班練拳如何能保護膝蓋,不會引起疼痛、受傷的後遺症!

            練太極拳是為了養生,但如果傷到膝蓋如何解決?選擇動刀?不再練拳?休息一陣子?這些都是已發生的傷害,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讓它發生,如何做到?

        張三丰祖師在「太極拳經」已很清楚的告訴我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因此不管身體的移位、變形或內炁的變換都是以腳為一切勁和力的基點。所以如果練拳以「膝蓋」、「腰」、「肩膀」、「手肘」、「腕關」為勁和力的基點,除無法「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外,也是容易傷到膝蓋,引發不該發生的問題!

       本影片告知,如移位出現「歪斜」、「高低」、「追求絕對虛實」,膝蓋必定出現「摩擦」聲音,代表練一次,膝蓋骨膜就磨損一次。

        故正確的移位:

ㄧ、需由下而上,也就是湧泉帶動身體的移位。

二、雙腳同時啟動,不可虛腳(前腳)先動,因虛腳先動,移位過程會出現偏斜,無法完整一氣。

三、後腳移到前方時,不可前腳接下移來的力量,因為如此練法,前腳膝蓋上方會承受全身重量,久了,很容易引起膝蓋疼痛。

四、因有前後腳之分,因此,後腳走自己的路,一直往前走,不要有交替到前腳的想法。前腳後退,也同樣道理,不要有交替到後腳。如此,才能保護膝蓋,不會引起膝蓋疼痛的後遺症!

2023年8月2日 星期三

112/08/01科博館班將對方來勢改變,這才是太極拳「引進落空」的境界!


       推手不是在手上下功夫,目前比賽規則是將對方推動求勝負,因此一般練習將對手用力推開,即表示功夫好,其實這是比力氣、速度;或許有人說技巧好也能勝對方,但在有無聽對方動靜,引開來勢,改變其路徑,避開被攻擊危機,幾乎沒有探討!

        以往在拳架教學,強調「不動手」、「由下而上有些學員沒有徹底修改。到推手課程,才發現習慣沒有下功夫改,此時,挫折感十足。因為,當兩人互相推手時,對方不會聽你的,如何改變其路徑,就非常重要。

         本影片告知,推手時,上手臂亂動,是無法引動對方來勢,只有遵守鄭曼青師爺及先師古法要求「不動手」、「由下而上」練習,讓實腳湧泉和實手相通連成一條線,才能將對方走直線路線改變,做到太極拳「引進落空」的境界,如自創動手的伸縮練法,對方與我們不會產生鼓盪,自然一動也不動,屆時恨自己練的太極拳一點都沒有用,就太晚了!

2023年7月20日 星期四

112/07/15公館班熊經需遵守形不動炁動、形不變炁變原則練習!

         熊經練上下有根旋,如不遵守此規定,天地炁無法進體內,代替不好的炁,經達不到上醫治未病目的!而武術運用,也無法陰進陽出,以「陰柔勁」將對方發離地三步之遠!

        本影片做兩種示範:

一、依法「由下而上」、「不動手」練習,遵守先師晚年提倡「形不動炁動」、「形不變炁變」原則,雙手勞宮產生不同變化,站左腳時,左虛手呈現五指微微合,炁從勞宮進,再由右實手勞宮出,五指微開,頭頂保持微溫!

二、另一派強調邊移位邊旋轉,且雙手儘量伸展感覺有炁的練習,由於動了外形,未練習者對練習者兩手勞宮及頭頂都沒什麼炁感,只是練習者自己感覺有炁而已,而最主要的後遺症,是膝蓋承受不住沒有根的旋轉,很容易受傷!


2023年7月18日 星期二

112/07/15公館班身體在練,但心裡、思維都不知真正「不動手」的拳理!

       

        一般人練功夫著重練前面,如出手速度、重量。養身方面是「炁」從身體前面上下。道家傳統太極拳專練「有力不出力」,「炁」則是從身體前面下,再從身體後面上,也就是鄭曼青師爺強調「崇黃老學說」的道理,最後練成「水火既濟」及道家修練的「水火顛倒」。

      先師在講解拳架「起式」,一再告知,要想發勁,第四動做不到「水火既濟」即「河車道運」就無法發人,對養身也大打折扣。而在拳架中「倒攆猴」是最能詮釋「河車道運」的招式。但如未能遵守「由下而上」、「不動手」規定,則無法做到「河車倒運」,對預防疾病沒有多大效果!

       本影片主要講述,規矩守到了,不僅能「河車倒運」也可以「疊腰」達到内炁與外炁相鼓盪。練鄭曼青師爺、吳國忠先師一脈相傳的「道家傳統太極拳」,對一些小細節,如「不動手」、「由下而上」要確實做到,才能不知不覺練到「三純功夫」,否則只是身體在練,心裡、思維都不知真正「不動手」的拳理,到頭來,只是身披先師的傳承,但骨子裡卻是外家的太極拳!

2023年7月2日 星期日

112/07/01公館班定式時如何修正擺錯的位置!


        一般學太極拳只要外形學會,即表示已學到了,然後再追求熟練度,對所謂:
一、雙腳外緣與肩平寬,胸帶不可出力,放鬆站好。
二、雙手腕關不可出力。
三、站前後腳時:
(一)後腳尖不可超過前腳根。
(二)重心不可五五分。
都會忽略,甚至不知有上述要求。
        恰好有學員反應擺定式腳容易酸以致無法站久,請她擺「摟膝拗步」定式。發現兩腳寬度不夠、前後腳距離不對、身體重心偏離、上手腕關過高、下手手掌沒有平大腿等問題!
      在修正過程,有學員將手放在她的頭頂上,每次改正確位置,收放頭頂者,必有微溫的感覺,而練習者,修正到最後反應:「舒服多了,沒有以往站定式受苦的感覺!」

         本影片主要在講述如何修正擺錯的位置。而修改動作是本門非常重要的課程,也是每位學習者(包括我在內)必經的路程。而知道錯在哪裡,才能少走冤枉路,早日找到「天地炁」快速與本身的「炁」相呼應,達到「純炁功太極拳」境界!

2023年6月30日 星期五

由於刻意呼吸,意念重,陰陽二炁產生偏失,引起頭頂的熱氣明顯!


         心齋是本門太極拳第一堂必上的課程
,除灌輸「忘我」的思維外,也屬於內功修為。由於男生陽氣較盛,陰氣較少,所以右手(屬陰)搭左手骨空,達陰陽相濟目的,女生則相反。心齋以日月相扣放在丹田位置,腦袋儘量放空,不要管呼吸,放鬆抱圓,氣帶要鬆開,還魂也要鬆開,數分鐘之後雙手勞宮就會有微微濕氣,代表「練精化氣」的現象,如沒有也不用心急,待數月後,必有成果。

         道家練功能預知自己身體狀況,如有興趣,可以舌尖輕甜勞宮出現的濕氣,假使味道很鹹,代表平常外食太多或口味太重,要吃清淡一點。假如是甜的,代表罹患「糖尿病」機率百分之九十幾,需進一步做身體檢查了!         

       為印證「心齋」有導陰接陽功能,以兩人一組方式對練,一人練習,另一人則將手放在演練者頭頂上。
一、練習者先不叩「心齋」。
二、叩心齋刻意做呼吸。
三、叩心齋閉眼睛。
四、叩心齋,眼睛注視正前方,不要想呼吸。
結果第一及第三種狀態,將手放在演練者頭頂上的人都表示沒什麼反應。
第二種狀態,係由於刻意呼吸,意念重,引起頭頂的熱氣相當明顯,但別高興,這種產生的陰陽二炁,沒有中和,陽較強,在中醫角度來說是偏失,偏則病。
第四種狀態,由於「導陰接陽」形成「陰陽相濟」結果,讓體內的炁向下,不往上衝,較不易患高血壓,達養身之道外,也會讓脾氣不容易動怒!

2023年6月24日 星期六

熊經「五心相通」是練出來的,不是雙手一擺就有,那是想出來的!

 


鄭曼青師爺創「熊經」言明:
至簡至易之上古妙法豈止祛病延年反弱為強而已,進而求自衛,與臻上壽之方,垂手可得。

並強調乃良醫醫未病者之妙用。是練五心〈兩腳心、兩手心、頭頂心〉相通,也是練習上下〈百會與湧泉〉有根旋的基本功。

       練習需依理如法練,方法如下:

一、依預備式要領做好兩腳外緣與肩膀寬,不可大於兩腳外緣。

二、兩手原形不變,浮起二十五度至三十度(或與腰同高)再由夾脊慢慢將兩手捲開抱圓,同身體二倍寬度。

三、保持由下而上的左右一位,不可高低。

四、左右旋轉時,保持由下而上的旋轉,不可肩膀或腰部帶動。

五、由下而上的旋轉習慣養成之後,「炁」會在兩手勞宮出現一進一出情形。也就是左腳(或右腳)是實腳時,「炁」由左手(右手)勞宮進,右手(左手)勞宮出。 兩腳及頭頂心都是「炁」進,呈現「五心相通」情形。練的時間愈久如二十年、三十年,愈明顯,「五心相通」是練出來的,不是雙手一擺就有,那是想出來的!

      這些「由下而上」習慣養成了,在盤拳架時,都會出現左腳是實腳時,「炁」由左手勞宮進,由右手勞宮出,內氣順暢無阻,「炁遍周周身」不會是神話!




2023年6月19日 星期一

轉載為何打太極,會比快走讓你更快樂?

為何打太極,會比快走讓你更快樂?研究:有壓力、對生活不滿的你,就要做「這種運動」!

 
撰文者吳孟瑤整理    2023-06-08

運動的好處多人人都知道,可是持之以恆不容易。無法持續的常見原因不外乎天候惡劣或工作耽誤。國外研究告訴我們,如果想養成運動習慣,找一群朋友一起或者參加團體課程,都是激勵自己、同時有助改善生活品質的好選擇!

壓力越大越要做團體運動!
助紓壓、提升整體快樂感

《國際骨科醫學雜誌(Journal of Osteopathic Medicine)》曾刊登一篇相關研究,針對69名生活於高壓之下的醫學生們,進行12週的訓練計劃。這群以高壓力與低生活品質著稱的學生,期間內會將他們分為3組,分別進行個人或是團體訓練,再觀察他們在精神、身體和情緒這3種生活品質指標上的變化。參與者每4週會做一次感知壓力量表調查。

參與者被分為3組:第一組是每週至少參加一堂團體運動課,如果有需要還可以進行額外的鍛煉;第二組是每周至少進行兩次單獨或與最多與2個額外夥伴的訓練;第三組則沒有特別進行訓練。

12週結束時,結果顯示第一組參加團體訓練的人,其3種生活質量指標都有顯著改善:精神(12.6%)、身體(24.8%)和情緒(26%),平均感知壓力也下降達26.2%。第二組進行單獨訓練的人,除了精神生活品質增加11%外,其他指標沒有顯著變化,但單獨訓練者每次的練習時間會變成原來的兩倍;第三組則是在生活質量各指標及感知壓力上,都沒有顯著變化。

教練湯普森(Blake Worrall-Thompson)表示,團體訓練中,可以培養出友情與感情等精神面向,有助減輕生活壓力與提升整體的快樂感,進而增進身體健康。單獨訓練雖然只有帶來精神層面的改善,但仍比沒有任何運動習慣的人擁有更好的健康水準,因此除了自我訓練之外,偶爾也不妨參加團體運動課程,或許能讓你一直處於高壓狀態下的情緒

揪團運動降低孤獨感
瑜珈、太極「正向運動」提升心理健康

一項針對美國洛杉磯地區中年族群的實驗結果證明,團體運動有益身心健康: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研究團隊追蹤382位年齡在52歲以上的中年人,發現參加團體運動課程的族群孤獨感下降6.9%、社交連結度提高3.3%。不僅如此,2020年初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後,團課雖然改為線上教學,但兩項指標甚至不減反增。

計畫主持人梅絲(Allison Moser Mays)醫學博士解釋,這項實驗會讓受試者先與健身教練一起評估需求,然後分發到4種運動小組:關節炎運動、加強版健身操、太極拳與慢性病自我管理課程。

「這些運動都已經證實可以降低熟齡族群跌倒的風險。但這項實驗卻是第一次證明他們可以降低孤獨感。」梅絲博士強調。

另外根據《刺胳針(The Lancet Psychiatry)》期刊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比起「完全不運動的人」一個月內心情不佳的天數更少;其中參與團體運動的人,更能有效釋放壓力,心情不佳的天數整整少了22.3%;而瑜伽和太極則有效減少22.9%;風行許久仍熱潮不減的慢跑、快走則是少了19%。

該研究的首席科學家Adam Chekroud指出,參與「團體運動」的人一個月內心情不佳天數更少的原因,是因為團體運動包含「社交」,人與人的開心互動,有助於身心放鬆。另外,團體運動中的瑜珈、太極講求「提升正念」,更能有效幫助提升心理健康。

運動最難持之以恆
不論大群或小群,揪團運動常保樂在其中!

美國行為改變專家史帝比奇(Mark Stibich)分析,減重健身的初步動機通常都是從愛自己的個人層面出發。但正如大家所知會有「高原期」,一旦效率卡關,意願就可能跟著停滯。

「運動的最大挑戰就是常保樂在其中,讓它變成一種社交活動比較是找到樂趣、持之以恆的方式。」史帝比奇強調。

也因為團體運動的社交意義,史帝比奇也建議,進行團體運動時,建議最理想的人數是10人上下,一來是可以壓低聘請顧問或教練指導的成本,連帶好處是可以選擇的類型較多,也比較能兼顧運動與社交的目的。

如果是揪小群去運動,例如2~4人的小組,史帝比奇則提醒,要找「可靠」的對象一起努力,「可靠」指的是意願高、行動力強的「運動咖」,無論是平日結伴去健身房、週末跑步、登山或騎自行車,都不會發懶推卻,甚至會督促你行動。他主張,參加付費課程會比心血來潮的玩票性質更持久。

除此之外,史帝比奇也建議,現在有許多慈善活動不再是靜態募款,而是廣泛結合好比5公里路跑、鐵人三項等運動賽事。「健身兼做好事」是一舉兩得,又能擴大影響力的做法,史帝比奇說:「那一股熱血感,更能讓人擺脫運動是苦差事的既定偏見,反而更願意為了美好目標奉獻。」

2023年6月18日 星期日

但由於太用意,反而肢體變化較沈重,不夠輕靈,盤拳架無法隨炁而動!


         鄭曼青師爺學拳年代外家拳盛行,由於都強調馬步要有力,因此對虛實分清較不重視,鄭師爺在楊家學拳時,知道鬆的重要,但仍受虛實不分理論影響,後承張欽霖祖師爺傳授「左家功法」開始在內動方便下功夫,漸走向追求「虛實分清」,更在黑皮書有說「虛實分清為第一要」並在講解攬雀尾左掤時,敘述站法為「前腳七分實,如直向地下栽植,後腳三分活力,向前推進。」對虛實有解釋,唯學習者會誤以為
絕對要虛實分清!

        吳國忠先師隨師爺學拳時,師爺教的「三七步」,特別強調是三分意,不是力。而跟著先師練拳過程,開始也是誤解要絕對虛實分清,定式時,要求將虛腳抬起,表示做到了!

       但後期先師開始強調先三(虛)七分(實),然後二八分,再後一九分,最後,只帶點意思意思,沒有絕對虛實分清!經此觀念改變,近十年了,不管移位或站定式,都修正讓自己中定保持在兩腳之間,不再因絕對虛實,將身體站歪,減少髖關節及膝蓋因承受身體重量的痛苦,經此不斷修正,慢慢讓地氣及天氣,因身體保持中正,進體內較快速、有效,雙手勞宮比以前更有炁感。也由於身體靈活了,盤拳架的轉折比較能一氣呵成,漸能體會「一舉動周身具要輕靈」的妙處!

       隨著借天地炁的靈活,加上「左家功法」的旬日增長,練拳更深知,腦袋不可雜念太多,愈想要有,反而愈沒有,也就是想要心念起,意在炁先,以炁運身,但由於意念太重,太用意,反而肢體變化較沈重,不夠輕靈,無法隨炁而動。只有在「似有似無」的情況下,才略有肢體隨炁而動,可惜「左家功法」掌握還不夠,期盼自己再努力加油了!


2023年6月13日 星期二

112/06/08竹南班有心學好太極拳最好落實「只能心受而不能言傳」的「純道家太極拳」!


         今天有位別門的朋友因記錯上課時間,誤闖正在團練的竹南班,他也大方的表示願意觀摩,並加入團練。練拳過程,都能跟得上,只不過招式之間連接,較模糊。練完,問他有無問題?他表示「因為平常都有練,很簡單,沒問題!但招式替換沒法像你們清楚交代!」 

        接著練習「借筷子練不動手」,並請一位學員先跟他個別教導,然後再加入輪流對練。練完,他認為「困難處在虛腳會先動,以致身體無法平平移位!」與他對練的學員則反應:「對方上半身會一直壓迫過來,手很重,而且是走斜線!」

        以往課程,都是與受同樣訓練的學員對練,有異樣,比較不容易發現!今天剛好與不同訓練的別門朋友過招,馬上發現差異處,表示本門要求「不動手」才能知道對方用力與動手,「由下而上」才能瞭解對方動肩膀、不鬆。這些學習到的獨特性,希望大家借此機會,好好珍惜,並繼續落實只能「心受而不能言傳」的「純道家太極拳」!

2023年6月7日 星期三

由下而上練習熊經必能掌握期門、血倉穴的內動!


  民國四、五十年代,甩手功流行,許多人基於健康理由參加該項運動,結果引發心悸、小中風等後遺症,
由於鄭曼青師爺中醫造詣很高,因此登門尋醫為數不少。鄭師爺發現病因,是由於抖動原因造成中樞神經出問題,因此創「熊經」,以「由下而上」、「保持中定」、「由內而外」、「不動手」、「五心相通」為練習準並親自教導先師。

  身為先師二代弟子,「熊經」是必修的功法,且被非常嚴格要求「由下而上」、「保持中定」、「由內而外」、「不動手」的練,如依理如法進行,最資淺弟子,也有十年以上的磨練,或多或少能掌握一些內動,但如果擅自創新別的方式練習「熊經」,應該一輩子都不會達到內動的地步!

  本影片告知大家,只要練習者「由上而下」動手、動肩膀、動腰,別人摸左期門穴(心臟部位),右血倉穴(肝藏部位),都沒辦法體會內動,由於自認運動量不足,會多花時間練「核心肌群」的運動,唯已失去學習「純道家太極拳」的「純炁功」的意義!

        只有遵循鄭師爺、先師「一脈相傳」的教法練習,時間到了,練習時,讓別人摸期門穴及及血倉穴,必定會有一層一層的套動,如此練法,根本不需要再做所謂的「核心肌群」訓練,因為這種內動是全世界最好的讓細胞生長的方法,達養身、武術目的!


招生訊息台中班112年7月3日開課,歡迎報名參加!

            

借天地的炁,讓本身不好的炁回歸天地達延緩老化、保持青春預防失智嗎?

歡迎參加道家養生太極拳課程! 

  道家養生太極拳台中班(台中市旅順路2段78號 「全聯福利中心」三樓民俗公園斜對面) 新班112年7月3日開課,歡迎報名參加!

ㄧ、開課地點:台中市旅順278 「全聯福利中心」三樓 (民俗公園斜對面)
二、開課時間:112年07月03日〈星期一〉晚上7點至 9 
三、課   別:十二週一期〈 每週一授課〉
四、報名聯絡:
范先生0920-539569                   謝老師0910565519

 

2023年6月3日 星期六

招生訊息竹南班112年7 月6日開新班

  竹南班112/07/06招生



〈在頁面底下『查看網站版』點下去就可以看到影片〉

 想提高新冠狀病毒的免疫力、延緩老化、預防失智嗎?

有生活壓力產生焦慮、肩膀腰背痛、運動舊傷、睡不好、心悸、耳鳴手腳冰冷、富貴手、白內障乾眼症、板機手等問題嗎?
歡迎加入預防醫學的太極養生班課程
一、養生班研習課程:
1、以道家太極拳為主幹、加易筋經、八段錦、五禽戲、養身二十四法為輔,練習不動手的「太極運動十三式」。
2、基礎內功:
 教導如何五心相通、湧泉貼地炁有根、落胯基本功、幫助通督脈練成河車倒運、養成龜習大法,達增強免疫力及延年益壽!
3、確實執行鄭曼青師爺強調「太極拳不動手,動手非太極」的「道家傳統太極拳三十七式」。
二、開課地點:苗栗縣竹南鎮大厝里活動中心〈大厝里真如路560號〉
三、開課時間:112年0706日〈星期四〉晚上7 9 
四、   別:十二週一期〈 每週四授課〉
五、聯絡電話: 謝老師0910565519

2023年6月2日 星期五

112/05/28台中班讓學習者不知對錯,只是毀了一些想學純炁功太極拳熱情者的途徑!


       鄭曼青師爺
說:「太極拳力由脊發!」脊發就是「膂力」讓手、手臂、手肘、肩膀
像一條柔軟的線連在夾脊上。

       授課者如何讓學員知道手、手臂、手肘、肩膀連在夾脊上,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解惑課程。本課程即是讓學員知道如何做到。以兩人一組方式練習「橐籥功」,未練習者輕貼練習者腕關,當練習者出力即能清楚知道,馬上告知,如此,讓練習者改過出力習慣。

        唯不出力,非立即能改,只是讓學習者知道自己出力了,慢慢改進,改習慣時間絕非一星期、一個月,而是漫長的三年甚至更長,因此學習者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掌握到「由下而上」整體手臂旋轉達到「一開一合」引導「中脈」「炁內動」,進而以「炁內動」讓「中脈」做「橐籥功」,達到與天地炁相結合,讓身體健康獲得好處。

       授課者如讓學習者馬上練到手、手臂、手肘、肩膀連在夾脊上,必是以動肌肉方式解決。因為動手、腕關、肩膀是天生習慣,要改掉已非常不容易,讓學習者不知對錯,馬上將原有習慣擴大,只是毀了一些想學「純炁功太極拳」熱情者的途徑。因為動手的「橐籥功」無法,讓「中脈」「炁內動」,沒辦法「炁內動」談何傳承鄭曼青師爺的「左家太極拳」?

         

2023年5月26日 星期五

112/05/27苗栗公館班如果雙手被抓如何以太極拳方式擺脫?


        有學員反應:「如果雙手被抓如何以太極拳方式擺脫?」一般武術會以「擒拿」或「反擒拿」方式處理,也就是會有兩招以上解決。而「道家傳統太極拳」從初學以來都是在練「由內而外」、「由下而上」、「不動手」,習慣養成了,遇到來襲雙手被抓時,不是在被抓的地方下功夫,而是「不動外形」引動對方「來勢」,拔其根,抓人者認為穩贏之下,在不知內部已被掏空時,很容易被反擊離地而起!

2023年5月24日 星期三

不要太相信「太極拳一聽就懂,一學就會!」因為,學習外表的技巧容易上手!

           本門太極拳最大特色「不動手」、「由下而上」、「由內而外」、「平整均勻」,這些要求文字都看得懂,但動作要做到,卻不是很那麼容易。為了讓學習者能快速進入狀況,上課時,都會示範「動手」、「由上而下」、「由外而內」、「高低歪斜」與上述特色的區別。但對初學者而言,說實在的「完全無法分辨」,因為有些學習數年的學員,若不重複提醒,也無法確切的回答!

        由於有二班,上課時間恰好有別門別派的團體在附近上課,其中一班部份學員,學習時間只有兩年多,對別團體成員手拿劍揮來揮去,感到氣勢十足,甚有架式!我告知,沒有由下而上,只是手動來動去,練完會體力耗盡,沒有養生功效也無法達到武術境界,當時學員臉上只是茫然,不懂差別在哪裡?

         但事隔一年多,學員的眼光進步了,都主動明確說明,別的團體成員練劍好像拿一把鐮刀在砍草,這是可喜現象,因為鄭曼青師爺說:「練本門太極拳,看都不可看錯!」先師也說:「練本門太極拳眼光要高!」這些都是告誡我們學「道家傳統太極拳」不能抱著嬉戲的心態,而需以嚴謹的態度學習,動作忘了,再學習。動作錯了,咬牙堅持改,再錯,再改!再改、再改、改到時間到了,自然會變成正確動作!

         不要太相信「太極拳一聽就懂,一學就會!」因為,學習外表的技巧容易上手,但內動及腦袋的鬆開卻非短時間能達成,只有不斷修煉自己,才能拿到真正「左家的功夫」!大家一起加油吧!

2023年5月10日 星期三

112/05/06苗栗公館班「靠」是由下而上的身靠,如法練就能發勁!

       靠是「發勁」不是闖,闖是用肩峰攻擊人。本式是身體「靠」,動作雖然簡單,但包含太極拳的「採、䟹、肘、靠四種勁」不是在外表、形相求,佛家說「有相不是相,無相才是相」。追求完全內動,是「由下而上」「中脈」旋轉,達到「陰進陽出」,在「引進落空」之際,拔對方根離地!

       本次上課讓大家學習「靠」的發勁,發現很容易肩膀先動,這是「動手」習慣沒有徹底改掉,因此要發勁總是困難重重的,發勁一定是拳經所說的「其根在腳、主宰於腰,行乎於手」,絕對是「由下而上」沒有其他的捷徑方式!      

2023年5月8日 星期一

112/05/08起式專注在「不動手」的原則,應該不到三個月必有重大收穫!

         「道家傳統太極拳」起式是「純炁功」炁變的築基功夫。有六動, 是腕關六變,如易經卦象六爻一樣,裡面動才能談炁變。也是先師說的:本式練不會,就不能把對方拔根!

      起式六動分述如下:

一、雙手原形不變,整隻手臂慢慢浮起(即不動腕關、手肘、肩膀)至二十五度至三十度,如肩膀感到用力,即停止。

二、圓肘非用手肘之力,而是整隻手臂圓(即不動腕關、手肘、肩膀),引起夾脊動,待內動自如,再由夾脊帶動圓肘。

三、手肘不動,腕關慢慢浮起,至與肩同高或略低於肩。

四、這是起式最精華動作:

(一)雙手擺在原位,只是內心輕數『四』,根據易經「坎離」後天的二卦演變為「乾坤」先天的二卦,即「抽坎填離,還精補腦,以後天之坎離,歸回先天之乾坤。將「天地否」練成「地天泰」,本身「炁」會自然由前面還魂下經神闕、丹田、關元、玄陰、尾閭、命門、再從夾脊關(身柱穴,陶道穴之間)沖開肘關,由兩手勞宮出,即所謂的「河車倒運」,勞宮會麻脹,如法練數年,小手臂自然向前延伸,此時發勁因前炁下(屬陰),將對方引動,再藉由從後背上的陽炁拔根!

(二)如只知動肌肉練本式,會在動作熟練度打轉,不知陰柔勁,當然更不知打手歌:「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黏隨不丟頂。」的意義!

五、腕關落下同時手肘向後,將雙手放回兩大腿外側。

六、再利用前第四動「河車倒運」方式,將兩手大拇指順褲縫往下滑動,回到原來位置。

        練習本式再次強調,不要在呼吸方面下功夫,因為師爺在黑皮書上對呼吸只寫「輕、慢、細、長」,從沒有說如何吸,如何吐,而先師在「太極拳道幾」也僅在本式第四動有提起。故專注在「不動手」的原則,其餘不要想太多,應該不到三個月必有重大收穫!

       

2023年5月6日 星期六

預備式六個動作,雙手勞宮始終會麻脹,這檢驗有無「行炁」的好方法!

 「道家傳統太極拳」「預備式」與「起式」是先師強調內外相合的前奏動作。「預備式」是練拳前預備工作,因此會要求學習者「全身放鬆、呼吸調勻、排除雜念、天人合一」目的即在將身體、思維放鬆之後,開始盤拳架達內動目的。但有些學習者疏忽此式重要,因此一開始就走向只知動肌肉的太極拳!

        「預備式」六個動作分述如下:

一、全身重量落在右腳湧泉(為實為陽),左腳跟同時微微離地(為虛為陰),此時身體開始分陰陽,即體用全歌說:「妙在二氣分陰陽」。由於落胯及橐籥功作用,帶動兩手勞宮同時微旋,留在原地朝後向下。

二、藉由右腳微旋,帶動左腳跟向左旋開,呈腳尖向前。

三、右腳維持原狀(即膝蓋不可擺動),略向右旋,將左腳橫移半步,與肩同寬。(同寬符合人體力學也是平整均勻的表現)

四、身體重心向左平移到左腳,此時不可「丟頂斷抗,凹凸缺陷」也就是不高低、歪斜,藉由落胯幫忙即能達成。

五、重心移左腳瞬間,左實腳軸心順勢向左微旋,將原四十五度右腳尖轉正朝正前方。

六、左腳重心平移兩腳之間,恢復預備式前動作,準備做「起式」!

        雖只有六個動作,但維持平整均勻,雙手勞宮始終會麻脹,這檢驗有無「行炁」的好方法,如沒有任何麻脹感,則是出現用力、高低、歪斜的缺失!


2023年5月4日 星期四

112/05/02科博館班將拳架跟內功結合起來的就是「形不動炁動」的武林絕學!

        以前練左家功法:心齋、鳥申、熊經、降魔降心、橐籥功、大乘法、小乘法、寒芒衝霄、起落鑽翻等不知有何功效,只聽先師說,這些功法是介於拳架(外形的相)與內功(無形的炁)之間黏著劑,初學都都心存懷疑,有用嗎?但數十年來一直依先師的教導如法練,不曾想過其他走捷徑達到發勁方式!

       最近才悟出原來將拳架跟內功結合起來的,時間到了,自然而然所產生的功能就是符合「形不動炁動」的武林絕學,這只是一點點心得提供參考!


2023年5月3日 星期三

112/05/01台中班教拳者告知短期即能練到且有所進步,這絕對是可悲的學習之路!


        有位新學員反應:「以前學過別門太極拳,很容易上手。但學《道家傳統太極拳》回家都會依上課要求練習,並朝內動努力,但每次上課仍會被修正,對學習『道家傳統太極拳』非常困惑,我要如何做到不被修改以及內動?」

        這是學習本門太極拳最大的困惑,由於以往的經驗,只要認真學習,一般課程如書法、跳舞、唱歌、武藝(跆拳、外家拳、太極拳)都很容易上手,且不會被一改再改。但號稱「純道家」、「純炁功」、「純先天」的三純太極拳,絕不是在有形有相追求,因此在上課時,在思維、身體特別要求「有力不出力」,且不斷示範「有力出力」與「有力不出力」的區別,目的即是早早紮根,朝「三純太極拳」寶山努力!

        而經過近三個月耳濡目染的學習,新學員至少已能區分「有力出力」與「有力不出力」不同,同時也親身分享,當知道肩膀僵硬,馬上放下工作,讓肩膀鬆開!至於如何內動,只能告知不是聽了馬上練到,需一天一張紙,如理如法旬日成長,如先師開玩笑的說:「道家功夫需時間磨練,如馬上練到,我不是要跳樓了?」

        先師是武術奇才,一天當三天用練太極拳,如此勤練,但到晚年仍感嘆「有形」練太多,且不諱言「活到老,學到老,改到老」,意思「改錯」對他老人家來說,仍是需要的。如果學習太極拳,教拳者告知短期即能練到,不講拳理也不改學員動作,這絕對是可悲的學習之路,因為追求外形,最終還是無法內動,非鄭曼青師爺說的「三純太極拳」,因此再次強調想要學習「三純太極拳」,「師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師徒制」除能傳道、授業之外,也要能親自示範如理如法幫忙解惑!

2023年4月30日 星期日

如不懂拳理或練出全身傷痛,不可疏忽,需請授課者解惑!

            兩人借筷子互相搭手,練前後移位,左右換形,結果有人苦著臉反應被筷子兩端尖尖刺到受不了,並展示腕關紅腫戰果。

經檢查發現:

一、移位、換形都是上半身先動。

二、心放不下,因此將筷子緊緊壓住。

       解決方式:先以左手擺筷子,由預備式練拳架至單鞭。再以右手擺筷子一樣練至單鞭。最後空手練至單鞭。如此重複兩次,大家心得擺筷子有心理跟身體負擔,空手輕鬆許多。

        最後,再兩人借筷子互相搭手,練完,原先抱怨的學員,充滿笑臉,表示已腕關不再那麼痛苦了

        學習太極拳不是一味追求新事物,如不懂拳理或練出手、膝蓋疼痛等,不可疏忽,需請教授課者解開疑惑,才是進步的動力,否則苦練、死練,練不進步又惹出一身傷痛,非常划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