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0日 星期四

112/03/27台中班即使太極運動十三式「九變九是歸元法」也須由腿而腳總需完整一氣!




        太極運動十三式是學習本門太極拳最初的課程,開始學、教都會以動「肌肉」為主,但不斷從頭從十三式、拳架、推手、劍式,反覆教學多年之後,發現既然練鄭曼青師爺「不動手」的太極拳,為何在「太極運動十三式」仍在「動手」,經過多年的修煉「不動手」、「下指揮上」、「由內而外」、「上下有根旋」總算悟出即使是太極運動十三式也是要如張三丰祖師遺論「太極拳經」所述「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毋使有缺陷處,毋使有凸凹處,毋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本影片以兩人一組進行練習「九變九是歸元法」中的低頭彎腰雙手向後平伸動作,未練習者雙手輕按練習者背部:
ㄧ、如練習者以動肩膀練習,協助者是摸不到肩膀以下部位有任何內動。
二、如練習者動腰部,則協助者摸不到腰部以下都任何動靜。前兩者就是不遵守「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拳理,僅能動肌肉的練習「九變九是歸元法」。
三、如練習者由湧泉帶動練習,則協助者明顯摸到背部不是肌肉動而是內面內動。完全符合拳經的「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學習「道家傳統太極拳」需依拳經的太極拳原理,依法練習,做不到不是拳經的拳理有問題,而是學習者的心態對拳理沒有認同,自認自己有一套可以練到,結果應該「由下而上」走反常改習慣的太極拳,改成「由上而下」的「動肩膀」、「動腰」易會、易學、易懂、易練的太極拳。自認有練到且進步了,實際仍是在練動肢體,無法「內動」自然練不到「練精化炁」,談何「炁遍周身」、「炁練入骨」、「炁在骨中行」!


2023年3月18日 星期六

如何接對方來勢?


鄭曼青師爺自認練太極拳四十年之心得:只有十二字。曰。吞天之氣。接地之力。壽人以柔。
所以身為鄭師爺門徒,練左家內功、外金丹、拳架都是學習如何「受」。也就是在練接天、地大自然的炁,所以對敵時,不管對方力量、速度、如何出拳、出腳、衝、踢、抓、摔都不是以「抵抗」、「絕招」處理,而是在一點頭對上眼之時,將對方的勢、炁以「接」、「受」方式吞下,如鄭師爺說的:管他貓拳、狗拳,我就是「太極拳」! 本影片雙方對練,即使一方身高年紀體重都優、但基於「受的拳理,在先陰後陽,藉對方勢、炁發對方也不需用力,以炁輕易拔根離地而起!

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宋美齡與鄭曼青師爺合影照片


        凡走過必留下痕,蔣宋美齡跟鄭師爺學過畫,於民國六十八年六月十八日在草山中興賓館與其他教過畫者張大千、黃君璧等合影!
       民國八十五年國史館編印的「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十五輯」之「鄭曼青先生事略」中,也提及宋美齡向鄭曼青學畫一事。

 

2023年3月13日 星期一

112/03/23台中班整隻手臂都不可用力或往外移動,需保持原狀,隨身體旋轉,才能真正疊腰!

       本週新班課程「七巧連環神仙手」即拳架中的「雲手」,要求「不動手」才能疊腰。「不動手」為何如此重要,因為鄭曼青師爺在自修新法「眎本末」談及「由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一氣」也強調「太極拳不動手,動手非太極。

       本影片示範如何「不動手」:

ㄧ、先要求實腳湧泉帶動整隻手臂旋轉。(由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一氣)

二、手都不可用力、往外移動,需保持原狀,隨身體旋轉。(太極拳不動手,動手非太極)

        如理如法練必定能真正疊腰、達內氣與外氣互相鼓盪,如練不到,是因為「動手」、「上下分開旋」的習慣仍然存在,咬著牙徹底改掉,才能練到「純炁功太極拳」!

2023年3月3日 星期五

對方站好好的被打,如果兩人對打有辦法嗎?


        太極拳有人說是老人家玩的運動,其實如果親身體驗,會發現它不只是可以養身而已,也可以修身。如果修煉得法,也可以當武術運用,非常管用。
        但有人說看「發勁」影片都是對方站好好的被打,如果兩人對打有辦法嗎?本影片即是說明可以貼身打!
        而此法即是「左家太極拳」獨特之處,雙方碰觸前,一定以「受」為原則,不會「抗」以硬碰硬方式應敵,如此才能近身發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