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0日 星期日

如不懂拳理或練出全身傷痛,不可疏忽,需請授課者解惑!

            兩人借筷子互相搭手,練前後移位,左右換形,結果有人苦著臉反應被筷子兩端尖尖刺到受不了,並展示腕關紅腫戰果。

經檢查發現:

一、移位、換形都是上半身先動。

二、心放不下,因此將筷子緊緊壓住。

       解決方式:先以左手擺筷子,由預備式練拳架至單鞭。再以右手擺筷子一樣練至單鞭。最後空手練至單鞭。如此重複兩次,大家心得擺筷子有心理跟身體負擔,空手輕鬆許多。

        最後,再兩人借筷子互相搭手,練完,原先抱怨的學員,充滿笑臉,表示已腕關不再那麼痛苦了

        學習太極拳不是一味追求新事物,如不懂拳理或練出手、膝蓋疼痛等,不可疏忽,需請教授課者解開疑惑,才是進步的動力,否則苦練、死練,練不進步又惹出一身傷痛,非常划不來!


2023年4月28日 星期五

發勁不是靠力量的大小,而是中脈的旋轉產生陰陽將對方拔根離地!

        發勁不是靠力量的大小、速度快慢,而是靠「中脈」「炁」的旋轉,產生陰進陽出,引進落空原理。因此平時練拳架要養成「上下有根旋轉」習慣,只要一舉動都是陰陽同出,當對方靠過來時,由於是「炁」先陰後陽的旋轉,所以沒有明顯外形,對方不自覺重心不穩靠過來,很自然被拔根離地,不懂此原理也沒有被發過、甚至沒看過者,由於所知有限,看到此影片會認為是作假!


2023年4月25日 星期二

112/04/24台中班 上課的重要性在於能與別人互動,並聽取授課者的建議!


       兩人借筷子互相搭手,練前後移位、換形,這才是真正的「推手」開始,因為獨自練不知有無高低、歪斜,練久了,會把錯的當成對的,甚至自認是高手,而不肯放下身段接受別人建議改錯,所以上課的重要性在於能與別人互動,並聽取授課者的建議!

       而本課程,雖有三年未練習,但這段期間,一直嚴格要求盤拳架「移位走直線」、「換形由下而上」、「平整均勻」、「不動手」,因此當兩人對練,一定較能聽出錯的一方,有無「由下而上」、「歪斜」、「高低」,不像以前剛練習時不知練什麼,此時才會覺得平時「依理如法練」的重要。

       當對方有犯錯時,以「打虎親兄弟」的精神告知錯處,如此練習下來,自己的聽勁進步了,對方也知道自己的問題,每人都有收穫,不再像以前認為本課程無聊、容易刺傷腕關、不知道練什麼。思維進步了,相信太極拳的造詣更上一層指日可待!

2023年4月20日 星期四

靠「炁」發勁,即使發多人也不會氣喘如牛!


         在佛家、道家、密宗修煉過程都在追求
「中脈」,目的求長生不老,但他們都是以冥方式修煉。鄭曼青師爺聰明絕頂,知道「中脈」是「炁」的脈,沒有形、沒有相,因此創「熊經」修煉「由下而上」的「中脈」,等到基礎有了,再練「橐籥功」讓「炁」前後開合。練到得心應手時,發勁就是靠「中脈」旋轉。
        本影片即使雙方貼近,不需靠距離的速度、重力,也是靠「炁」將對方拔根離地,由於靠「炁」發勁,不是靠蠻力,即使發多人也不會氣喘如牛的!

112/04/17台中班只有自己「平整均勻」、「不動手」才能聽對方的來勢有無高低、歪斜!


         學本門太極拳最特殊的地方「不動手」,因為一般武術路線講求打、拿、摔、踢、準、重、快,必定動手。而
鄭曼青師爺卻獨排眾議提出「太極拳不動手,動手非太極拳。」因此從開始的拳架教學,即建立「由下而上」、「腳停手停」、「不動手」的觀念及習慣。唯拳架學完,「不動手」的習慣仍無法養成習慣,因此,先師創出「借筷子練不動手」的課程。個人體驗經過本課程後天的努力,很容易進入「不動手」的習慣,因此也希望大家能夠好好把握學習!

        由於有人對「不動手」仍有誤解,故重申先師在「太極拳推手竅正」對不動手的解釋:是指整支手和臂不可隨便變形,隨便自己曲伸。如發現自己手臂任意伸展,應該百分之百動了手!

        由於疫情影響,練習過程有兩人面對面的接觸,都停擺近三年。今天恰好免戴口罩執行日,因此重新練習「借筷子練不動手」,中場休息時間,有學員反應「為何要將筷子兩端削尖,很容易刺傷腕關!」並將紅紅的腕關展現出來,結果其他學員也都表示一樣!

      兩人借筷子互相搭手,這才是真正的「推手」開始,因為對方的思維、動作,無法預知,也沒辦法能揣摩,只有靠自己「平整均勻」、「不動手」的狀態,才能聽對方的來勢有無高低、歪斜,然後順對方化解,練幾趟腕關都不會出現傷痕,如此聽勁進步,太極拳的境界才會逐日進步!

2023年4月18日 星期二

如動肩、動腰要達到內動效果有限!

        張三丰祖師太極拳經: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 缺陷處,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 腰,形於手指。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太極拳理通了,練太極運動十三式「八彎內氣通九竅」也是一樣如拳經所說「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由下而上」,達到「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影片讓學員體驗動肩、動腰要達到內動效果有限,如由下而上則內動明顯。
        唯初學期間,由於掌握不到根「由下向上」的要領,無法知道有無內動,若想像或冥想出來的內動,而自認自己進步了,與人對打實戰,必吃虧損失慘重,且身體進步是非常有限的!

2023年4月17日 星期一

不練拳架如同沒有給自己「改錯」、「修正」的機會,連師爺、先師爺都不敢如此!


        鄭曼青師爺在黑皮書「
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提到可以少吃一點飯、少睡一點覺但需堅持練一趟拳架。先師也提到早晚必練一趟拳架,晚年甚至練兩趟,顯示拳架的重要性!

        但有人提倡練習到運用大履、推手、發勁,可疏忽「拳架」,也有以左祖師萊蓬只練「左家功法」沒有練拳架為由,不重視拳架。這些理由是以自己角度解釋,因為聰明絕頂的鄭師爺將楊家拳架一零八式有重複的簡化成三十七式,然後加入左家功法加以發揚光大,因此會說練了三十七式拳架,如同老虎一般威猛,如再加「左家功法」則是老虎長了翅膀,可見拳架重要性!

        因此建議大家仍須花時間練習拳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早晚練一趟。由於在盤拳架中,「移位」、「換形」不但重複,在過程中容易發現問題,但不需停止練拳,等練完,再針對缺失,重複修正。如此,拳藝才會更上一層。不可自認是「高級班」已在練習運用發勁,拳架沒什麼特別好用,不再盤拳架,如此認知,拳藝會原地踏步,甚至退步,因為,沒有給自己「改錯」、「修正」的機會,連師爺、先師爺都不敢如此!

2023年4月15日 星期六

移位時由於有預期「接」的心態,重量會往實腳壓身體會下蹲,易造成膝蓋傷害!

        最近課程「接勁」,有些學員反應:「練完腳會酸!」為追查原因,檢查這些學員接勁的定式,發現都站歪了。為何會這樣,原來只要站定式,會習慣性的把身體重量落在實腳,但愈求「虛實分清」身體卻愈歪斜,因此當對方用力壓時,雖能「接」,但身軀沒有中定,來勁會集中在歪斜處,自然「練完會腳酸!」

        問題找到後,如何解惑,當然從根源的基本定式修改,只要經多次練習,一定可以解決。但再進一步練習前後「移位」,會發現以前講過的毛病仍然存在:

ㄧ、前進時,習慣性將身體重量往前腳壓,由於有預期「接」的心態,身體會下蹲!

二、後退時,虛腳會撐起,身形會高起來,然後習慣性將重量往後腳壓,身體自然站歪。

        而前述缺點,會因練習時間愈長,膝蓋承受身體重量愈久,容易造成疼痛,且盤拳架容易踩死,身形高高低低,無法靈活有趣!

        為解決問題,要鐵了心改成下列習慣:

一、前進時,雖有前後腳,但只要移位,兩腳都是一起平行走,不可前腳先動。兩腳移位時,各走各的路線,到定位沒有交集。身體仍然保持原有中定,非正面看,虛實分清,如強求必站歪斜。側面看,百會對前腳湧泉,如此才是虛實分清。

二、後退一樣,兩腳同時移位,也是各走各的路線。

         以上習慣養成,盤拳架才能「平整均勻」、「一舉動周身俱能輕靈」,練一趟身體很舒服,心裡非常平靜,容易體會「純炁功太極拳」的好處!

       

2023年4月14日 星期五

太極拳要如法練,才能「氣定神閒」與外家拳對打的,且贏面站在我們這邊!



        最近跟某師兄聊天,他表示:「太極拳跟外家拳真比賽,不會贏,因為有位外家拳很好的師兄,以外家拳與另位資深師兄用太極拳印證,結果,外家拳贏了,可見太極拳不一定能贏外家拳。」我也不反駁他,因為他對先師所傳的道家太極拳已失去信心!

        依照先師與鄭曼青師爺印證功夫時,先以擒拿對付,但鄭師爺只是一個暗勁,就讓先師雙腳微震一下,雙手自然鬆開。第二次先師以柔道過肩摔,想將師爺雙腳離地,但師爺像棉花團一樣掛在先師的肩上,完全使不著力,這時才知道太極拳鬆是什麼了。

         先師原本想告退,但是鄭師爺說:「年輕人,既來之則安之,到外面再試了,再走。」先師用右手一百多磅的力量攻擊鄭師爺的腹部,但鄭師爺聞風不動。第二拳用足八九成勁道,最少有二百五十磅以上,可是打在鄭師爺肚子上,好像打在麵糰,且師爺依然笑咪咪站在那裡。到第三次的時候,鄭師爺說「儘管打,將我老骨頭拆散了,不要你償命。」結果先師用家傳功夫「連環九式」攻打時,當拳剛剛沾到鄭師爺衣服,尚未觸身變招喚式,只聽鄭師爺哼一聲,身體反彈到牆上。

       先師談及這段故事,總會說:「我外家拳的功夫,從來沒有輸過,但遇你們師爺,一點功夫都使不上力,才會死心塌地跟他老人家學!」而鄭師爺也說「我管他是貓拳、狗拳,我就是太極拳!」太極拳不是不能用,而是平時有無如法練「平整均勻」、「不動手」的拳架,有沒有每天練「左家功法」,肯不肯放下身段改「動手」、「動腳」的習慣,如法練,總有一天能「氣定神閒」與外家拳對打的,且贏面站在我們這邊!

2023年4月12日 星期三

先師說太極拳是將發生未發生,不是已發生再做準備!



        最近練習接勁的課程,有些學員以抗拒的心理來接,所以肚子會硬,以致產生不舒服情形。本門是純炁功太極拳,不講求硬功夫,是鬆的狀態練拳,因此接勁是迎接對方來勢到腳底,再反擊給對方。故需在與對方發生關係,將對方所有的勢、炁完全吞下,也就是先師所說的:「太極拳是將發生未發生!」不是已發生再做準備,那是來不及的,因此有些人認為練太極拳無法實戰即是此學習方式!

         本影片即是練習如何在「將發生未發生」之際,將對方的來勁接住!

2023年4月10日 星期一

聰明絕頂的鄭曼青師爺知道要改習慣,早年練拳的習慣到晚年也大大不同!


        有位離開兩年的學員歸隊在團練結束時,反應說:口令速度太快,讓平常練拳速度慢的她,造成膝蓋疼痛。其他學員表示不是口令太快,而是膝蓋有內扣的情形。

       其實練拳引起膝蓋疼痛原因,已經在上課提過很多次,主因有:不是由下而上的旋轉,都容易造成膝蓋疼痛。如肩膀帶動、腰部帶動等。以前先師也說,由於練外家拳,膝蓋很自然會內扣,花很長時間,對著沙發的角練習膝蓋對腳尖的動作,才改掉此毛病。

        先師從外家拳高手,改變成以太極拳與日本自衛隊成員及紐約警局教官馬佛仁印證,打敗對手,主因是改掉一些外家拳出力、講求速度的習慣,所以一直講「活到老、學到老、改到老!」

        學習本門太極拳講求改習慣是不傳之秘,但有人認為自己聰明,學東西都是一學就好,認為沒有必要改習慣,也不肯接受別人意見。如此堅強腦袋,怎能學好「純炁功」、「純先天」、「純道家」三純的「左家太極拳」!何況聰明絕頂的鄭曼青師爺,知道改習慣是進步泉源,因此早年練拳的習慣到晚年也大大不同,身為鄭師爺門徒怎能不好好學習呢?

2023年4月7日 星期五

網路有人敘說先師拜干嘯洲為師,後來再引薦給鄭師這個說法,完全與事實不符!


        網路上有人敘說
先師拜干嘯洲為師,後來再引薦給鄭師這個說法,完全與事實不符。據先師說法及回憶錄所記載:先師與鄭曼青師爺於民國六十三年五月在立法院餐廳初見,由於阿兵哥性格在敬酒時向鄭師爺說:「別看他們頻頻向你敬酒,實際背後都說您老人家太極拳功夫是假的」師爺只是笑笑回稱:早已知道,並約先師星期日在永和中興街自宅見面。由
於不清楚位置,同桌同鄉的干師伯在旁熱心表示知道地方,並相約星期日在火車站門口見面一起前往。
        當先師與鄭師爺印證三拳輸掉後,當場拉干師伯跪下叩頭拜鄭師爺為師,一旁干師伯認為只要鞠躬就好,但看先師已經下跪,才跟著三拜九叩大禮。同年五月十九日兩人開始跟鄭師爺學拳。所以沒有所謂「先拜干師為師,後來引薦給鄭師爺」的說法,且隔年三月四日二度拜師時,也只有先師沒有第二人,歷史的紀錄不容混淆的。

        而先師在六十四年二度拜鄭師爺時,熱心找高潤吾師伯一起正式拜師,但高師伯那天有公務,無法參加。先師再找廖禎祥師伯到鄭師爺住處一起二度拜師,但由於「左家」是老師找學生只單傳,所以廖師伯只能坐在一樓,無法到二樓「夕長樓」參加入門儀式。儀式完畢,先師將鄭師爺親筆寫的「左萊蓬祖師  張欽霖師爺」神位,帶回家中,印證確實有「左家內功心法」!

2023年4月5日 星期三

先師會要求女生接他三拳男生接他三肘!


       先師為讓學生能耐打、有實戰經驗
教學對接勁課程,會要求女生接他三拳,男生接他三肘,先師的二代弟子大都被打過
都是玩真的,沒有半點虛假但受測時,先師會找練「左家功法」到一定水準者除測試平常有無練功外,也養成學生們,對發勁不會玩表演性的凌空勁,完全玩真的

      本影片在神龍日先師對三位師姐打三拳情形!

2023年4月1日 星期六

112/0330竹南班不可食古不化的對不動手解釋手完全不動!

       「倒攆猴」是道家練炁不二法門,也是唯一治療練炁走火入魔的功法。對手肘、腰部酸痛,腎虧、神經性緊張、心臟病、腦神經衰弱、促進腎上腺功能、增加荷爾蒙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以前寫過有罹患「淋巴癌」三期的學員向先師請益如何解決病情。先師開出藥方就是每天練標準60下「倒攆猴」,獲悉此好處自己也每天必練。

        本次文課時間,有學員會提出對練「倒攆猴」的心得,並上台演練,其中在演練第三動:
(ㄧ)身體後移之際,整體向後移位,不能歪斜也不可臀部後翹、肩膀後傾。
(二)右手肘同時向內向前。

       有一位學員,提出修改意見,表示右手要留在原地,才是「不動手」的原則,並上台演練。此舉,馬上引起其他學員譁然,認為練本門太極拳已有一段時間,怎麼還會認知留在原地呢?

      這位學員由於好學,喜歡遊走各地學習不同的太極拳,因此在拳理沒有中心思想之下,就會對「不動手」完全誤會。其實有位資深師兄在一次集訓期間,解說「倒攆猴」也是將「右手要留在原地」,當場被先師糾正,並示範手是身體一部分,盤拳架時會隨著身體的前進、後退、左右旋轉,不是獨立個體。此景令我印象深刻,因此如手一直保持在原位,那對「不動手」是食古不化的認知!

       「不動手」在先師所著「太極拳推手竅正」172頁:借筷子練不動手,解釋如下:是指整支手和臂不可隨便變形,隨便自己曲伸,要在自己走化來不及時,為了自救做權宜之變,或者發勁之際自己落空,用餘勢助勢伸長,除此之外,手只能在「以氣(炁)運身」動作中,做旋轉之進退伸縮變換。

        「不動手」只有鄭師爺獨排眾議強調「太極拳不動手,動手非太極拳」,先師也特別強調:「不動手手最鬆、易行炁、整勁、人不知我⋯」。所以對「不動手」的認知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要以自己角度去解釋,而是依照鄭師爺、先師的心得好好一步一步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