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8日 星期一

學習心得「獨學而無友」在太極拳是行不通的!

 


太極拳心得                          竹南班伍啟樺

           

        學習道家傳統太極拳已有六、七年了,至今雖然拳架動作算是熟練,但離理想還有一大段距離。說不會沮喪,那是騙人的。若要就此放棄,又不甘心。謝老師經常提醒,太極拳就是改錯拳。學習任何事物只有不斷練習、修正,才能進步我就是秉持這一信念。

        這些年來的練習,有一些感想。

其一:太極拳有其理論知識,例如「湧泉貼地炁有根」、「身體的旋轉要似門軸的旋轉」、「不動手」。

其二:即使知其然,知識要轉化為動作非常困難,師兄姐們只要練過熊經應該都知道要做到軸心旋轉,太難了。總需要不斷被旁人檢視提醒,同時也被告知頭上有熱氣,才會知道做對了。要相信謝老師的耳提面命。

其三:就是經常練習,但需要旁人的觀察提醒,因為我們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手腕在動、肩膀先動。即使自己感覺到了,也未必有能力自行改善,總是需要有人在旁教導。尤其兩人在一起練「橐籥功」,自己不知腕關已稍微動一點,另一人就會感覺,一再提醒,才會發現又犯動手毛病。

     「獨學而無友」在太極拳是行不通的。最後,做任何動作都

不得,快了往往就是先動肩膀或上半身擺動,不符要領。


2022年2月25日 星期五

111/02/26公館班因為「改錯」枯燥、無聊而沒有再繼續下去,以致輕視它的重要。


        今晨是壬寅年開春第一天上課,在攝氏十五度的低溫下團練,練完有兩位手仍變冷,其中一位自認在家很認真練,不解為何沒有改善手腳冰冷的症狀。我告知:「是外在因素影響,如管呼吸、動肌肉等。」她表示:「已經沒有管呼吸了!」

        其實練本門太極拳因牽涉「炁」的運作,有無缺點,無法自知的,需透過有經驗的同門或授課者觀察之後,指正問題,且需不斷的努力修改。

       該學員的問題,也是一般學習者的問題,因為努力練習是大家的共同點,但是否針對自己的缺點改進會忽略,或改了一、兩星期,因為枯燥、無聊而沒有再繼續下去,以致輕視「改錯拳」的重要。 

        在練劍式完後,她主動表示:「由於練劍過程,不再我執,注意動作有無標準,放開心情,手很暖和!」經檢驗是比練完拳進步,但仍有些冰。為何改善不大,主因是執著的觀念不是短時間改得掉,需持續進行,而動肌肉的習慣也需長時間的修煉。

        在此,願與大家共勉,「改習慣」是一輩子的事,包括我在內,不要認為有改即是進步了,需徹徹底底的改,咬牙堅持改,才能說自己進步!

2022年2月22日 星期二

111/02/21台中班本門太極拳將「天地否」練成「地天泰」的太極拳!



        最近有位新的學員加入本門行列,由於學過別門氣功,因此每次練完所教的招式,總是說「沒有感覺」,因為以前所學的招式只要動上一個小時,「炁」馬上上身,非常有「感覺」,我跟他說「這是用力想的『炁』,非練出來的陰柔『炁』」,當然這位學員短時間無法相信如此理論。

        其實少林拳跟其他外家拳,以及講「炁」的「炁功拳」都有在練「炁」,只是所練的如說鄭曼青師爺說的『「達摩之拳術,如易筋洗隨,亦為尚氣者,乃其氣順行,由任脈而上至頭而。此直為剛氣而已。祇行乎筋絡,不得化神。此之謂外家拳也」』而此種剛氣會以想的、想像或動肌肉產生,因此練習時會追求呼吸的變化或力的重量,故練的當下雖有感覺,但下功後,沒多久都會覺得累,似乎違背養身之道!

       而本門太極拳則是遵行鄭師爺說的『太極拳以氣沉丹田為主,本老氏專氣致柔,能嬰兒乎之說。其為氣逆行,由督脈而上,透過尾閭、玉枕、泥丸,視為河車倒運,通三關之法」』,也就是根據易經「坎離」後天的二卦演變為「乾坤」先天的二卦,即「抽坎填離,還精補腦,以後天之坎離,歸回先天之乾坤。」將「天地否」練成「地天泰」!

        故練習時,需讓自己的氣由前面下,由還魂、神闕、丹田、關元、玄陰、尾閭、命門、夾脊經雙手勞宮出。剛開始不易下,但每天如法加上左家外金丹幫忙,「一長」(一百天)必有成效,六年則能小成。如此才能稱牽動往來「炁」貼背,也就是「河車倒運」成為水火顛倒太極拳,如此發勁才不會有剛猛之力,輕易將對方拔根並發於三步之遠!

       為了讓該員瞭解何謂「河車倒運」,請他兩手掌分別貼我前胸與後背,在我練習「起式」第四動時,體驗「炁」由前下後上的感覺。經數次的觸摸後,才知本門所練的「炁」完完全全不同於他以前所練的「炁功」。

       學習本門太極拳,需改變以往的思維,但勤來上課,並體驗異於別門別派的不同點,即能短時間進入「左家太極拳」拳理的奧秘!

 

        

2022年2月14日 星期一

學太極拳只與自己相較,常此以往,相信下一個十年,應該會有另一番景緻與收穫。


              學拳心得
  
             20220210張明春

前言

        最早接觸到太極拳、推手等武學藝術,是退伍後上台北就業,租居在中正紀念堂附近之仁愛路,常常下班或周末假日傍晚用餐後 ,到中正紀念堂內晃逛。 登上紀念堂內側邊的國家戲劇院,戲劇院院外的寬廣迴廊,紅色大立柱旁襯著晚霞或稍晚的月影星輝,總有三三兩兩,落錯有致的小團體或個人,在練功打拳,盤太極拳架。如果幸運,偶爾能碰上稍上年紀的長者,雙人熟練在互練推手,身手動作快速敏捷而鬆柔優美

        當時的我,常覺得能在五六步的距離,近身免費欣賞這些傳統的武術技藝,是工作之餘美好的享。沒料到日後,自己也能有機會親身走入太極拳的天地。所以對於太極拳的學習純粹是因著好奇與興趣。

        台北工作數年回到台中,最早接觸學習的是楊式太極拳108式,每日早上跟著已自教職退休多年,滿頭白髮的老師練拳架。老師是義務教,在學校操場前方示範,一群學生在後方依樣畫葫蘆比動作,但盤完拳架如果對某個動作不懂,可以去向請老師講解。

   

     前後跟了一年多,期間偶爾感受到練拳中或練拳之後某些片刻,手上有會氣感浮現。之後因工作地點異動,便中斷了早上的學習。 數年之後,突動念想利用下班後時間再拾太極學習之路。正巧碰上數日之後旅順路全聯福利中心三樓的場地要開「道家傳統太極拳」的新班,就此一路跟隨迄今

茲將這幾年斷斷續續練習之感想 條列於後

一、對於拳架:

〈一〉回想剛開始學拳架,身體前移時(例如按手) ,總會不自主的腳指頭用力抓地,企圖穩住重心,在第一次練習前後腳水平移位,前移時身體總自動往右前方偏去,越想前走直線越不可得,當時心中想,這要練多久才會有進步? 對於自腳底旋轉究竟要如何轉,一知半解, 擺按手定式時,總伴隨著肩頸不自覺繃緊,手腕出力等這些在課堂的解說示範,

與學員相互練習,回饋改錯及吸取同學提問的過程中慢慢的可以開始察覺到自己錯誤之處,接著就是針對自己的慣性錯誤處練習修正。

〈二〉工作、通勤佔大半的時間,如果說天天都有練完整的37勢拳架,那是違心之論。但好在可以單練某幾個功架,而特定某式又可更細的拆解出分解動作。如此就可以自我安慰至少沒有完全荒廢。這些年常常在下班途中,見路旁公園遊人不多時,就會暫停車,利用20~30分鐘,練趟上半段拳架或單練某些功法。

〈三〉回首自己與剛開始學拳相較,自覺有些進步,而其中最明顯是拳理思路。上文課時老師不厭其煩講解吳國忠師爺及鄭曼青祖師爺相關的著作。對於有力不用力、不動手、由下而上等有深刻了解與體會。 如今,盤完拳架到合太極站定式時,經常四肢與身體沐浴在微微麻脹的自然循流氣場中,是無上享受。

二、左家功法

〈一〉不論是敲檀香棒或是九轉玄功的任一式功法,剛開始接觸練習的前幾個月,幾乎無知無感,也不知依法練,會有怎樣的幫助與效果? 所以一個月之後,經常就忘了要每天敲檀香棒這回事。練功是斷斷續續的進行,還好每週上課老師會不斷提醒:要如法練、如法練。並一次次觀摩其他同學的敲法……如此不知不覺中, 知道敲檀香棒的力道,並在自我測試中,確認傳至腳底的感覺越清楚。 

〈二〉隨著這樣的進程,去年有一日,心血來潮,再拾起被我忽略很久的第三關,並且不用手輔助,驚喜的發覺,氣下耳垂時,身側大腿膽經循行方向一路而下的覺受很明顯。由此開頭,再試第一關,發覺氣下時,大腿正中胃經一路下到腳掌較多。如此練功就多了趣味,再試者比較下氣力道輕與重,果然平穩均勻不用力的效果是最佳。而不論練哪一式,如果心靜,都可感受到手心同步會有微微麻脹的氣感。

 三、功法應用經驗 

〈一〉有一回,可能晚上吃多了會產生氣體的食物,睡至半夜因胃胸部位不適而醒來,胃脹氣又逆上頂,無法打排出,不論正躺、側睡都不舒服。試著以手搓腹也無效用,想起檀香棒能引氣,應該會有幫助吧? 於是重新躺下,自第一關開始敲,第二關還完畢後,腸子蠕動聲傳來,胃脹的壓力稍減。於是決定從頭開始敲,三關各敲108後,再依序桿。過程中,腸子咕嚕的蠕動感覺很清楚,順利由穀道排氣終於可以輕鬆的再接續睡眠

〈二〉另一次,可能是連續多日的辛辣食物所引發的胃悶痛,持續約五日,不定時發作,一段時間後無法平復,不得不重視它的存在。由於對第五關已較熟悉,不用手幫忙,在工作時間,藉由學習過的耳穴貼加上可默默練功,大幅縮短胃悶痛發作的時間

 四、對於學習心態

        今年春節期間窩在家中,閒閱鄭曼青祖師七十歲所寫的曼髥三論,中談及三十歲,立志要將字寫穩。四十八歲來台灣後數年,其友人朱定來訪論及書法,鄭祖師爺告訴朱定:「我求一字垂二十年,而未能得。」朱定大驚,問是何字? 鄭祖師爺書一穩字,朱定拍案大叫說:「只此一字,是要費二十年之功」。

      這是兩位少年已成名的書法家的對談。閱到此段,對功積累成功夫是一天一張紙逐次累加的感受又深一層。縱使是賦有天慧,六、七歲時已因家學啟蒙練字習書的五絕老人,自我追求專研進境所花的時間都以十年以上時間為計算單位。遑論每日還需上班掙養生計的一般拳藝學子。

        現代生活處處要求便捷快速,科技3C產品要求輕薄短小。但傳統技藝終究無法速成,自己學太極拳之初心純因興趣喜歡,進步之快慢,只與自己相較,常此以往,相信下一個十年,應該會有另一番景緻與收穫。

 

2022年2月11日 星期五

在太極拳的浸潤下,發現自己身體抵抗力變好,不用靠西藥度日的不安全感!


學太極拳個人心得與感想   賴玉霞

1、記憶力:太極拳每ㄧ式有好幾個動作,訓練記憶力與手、眼、腦、四肢的協調性。進入進階班後,深深理解何謂改錯拳?,動作做對、做錯,有無內動,獲得效果差很大。

2、呼吸:調伏呼吸、氣息緩慢,心也平靜、不急躁,真的發現呼吸不會有吹風的感覺,應該算是進步了。(註:本門太極拳不要管呼吸)

3、學習放鬆:緩解壓力、開會感到疲倦時,心齋扣好、身體挺直或起來練幾個動作,精神容易恢復。

進入進階班後,深深理解何謂放鬆?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境界,然而要支配身體達到所謂地鬆,是有距離的,每每開車趕上班的過程中,發覺自己握著方向盤的手是如此的僵硬時,提醒自己要放鬆,身體會馬上聽使喚放鬆,但是要能夠看見,只要能看見,就有機會改正、有機會催眠自己要放鬆,這是很大收穫。

4、太極拳運動,不受天氣、環境的影響,室內、室外、有空檔時、連睡覺都可以養丹,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運動。

5、每週在老師、師兄、師姐的提醒下,不斷修正拳的動作,求進步。

6、開始學太極拳的第一年冬天,感受最大的是,冬天比較不怕冷、手腳冰冷的改善是最大獲益,而且隨著每年一直在進步。以前覺得手腳暖和對我來說是天方夜譚,真的,不要懷疑,每個人都可以達到的境界,只要如期的每週來上課,半年就能達到這個功效。

7、動作練正確,效果差很大,深深有此感受,如果能在室外公園練會更好,建議時間允許加入晨練,進步更顯著。歡迎週二、三早7-8AM參加晨練。 

8、有一次,正巧在過馬路時,突然二腳同時抽筋,完全無法移動前進,奮力移到路邊,想起老師說,要練橐籥功、養丹、把腳壓直,雙腳要全然放鬆于湧泉部位,按摩抽筋的肌肉,很短時間就馬上得到緩解改善。深深覺得,不要小看每一式的功效,而且要練熟練、練正確,有機會馬上能串起救自己、救別人。

9、用檀香棒桿於疼痛的部位,如頭痛、肩頸痠痛等,桿完之後,能緩解不舒服,不需藉由外力,自己勤奮地桿檀香棒就可以得到舒解,省時、省錢、有效率。

10、經久在太極拳的浸潤下,發現自己身體抵抗力變好,三年來不用靠西藥度日的不安全感,施以太極拳及少許中藥調養,現在,長期頭暈獲得改善,走路、爬樓梯舉步輕盈,走路沒有聲音,除了,會把人嚇到妳的出現外,練太極拳,身體感謝您,得到很大回報與見證。

11、練習太極拳應該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等待我們每天一張紙的練習與堆疊,一定會在您的身體產生功效,得到驗證。

2022年2月9日 星期三

111/02/08科博館班練鳥申若旁人摸練習者小腿,不是僵硬而是鬆柔!

        本門即稱「純炁功拳」就需從如何練炁下手,而練炁有根,不是從站樁練起,站樁只是練肌肉的強壯,不是練身體的鬆柔。因此如何找到入門的方法,須瞭解提倡「三純太極拳」(純炁功、純道家、純先天)的鄭曼青師爺思維研究。
       鄭曼青師爺於民國五十一年在太極拳淺說提到:「湧泉貼地,炁有根。」是「鳥申」主要功能之一。鳥申出自「莊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
         剛開始練習時,在「落胯」狀態,由旁人幫忙扶著,主要讓身體站穩,然後不慌不忙,將「炁」往下帶,但不可往下蹲,身形仍保持不變,也就是「形不變炁變」,形成虛腳如鐘擺一般有規律的擺動,另外最忌為求炁感用力吐氣,或虛腳用力踢遠。
        練一段時間,不用別人幫忙再自己練習,炁像樹木有根之後,慢慢長根,練鳥申也是一樣,「炁」茁壯之後,虛腳捲出捲進,如同冶鐵的風箱一般,若旁人雙手放在練習者身體前後,會感覺「炁」是上下一進一出。摸練習者小腿,不是僵硬而是鬆柔,印證「湧泉貼地,炁有根」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