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109/12/31竹南班移位平整均勻的要求!

        張三丰祖師遺論太極拳經:「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乎於手。」「移位」須遵守上述規定,因此虛腳即是在前,也需與後腳的實腳一起動’如此移位才能平整、均勻!
移位要求:
一、前後腳站定式時,雖有前後之分,但兩腳的胯是同一條線,所以不管前移或後退,兩腳都是一起動!剛開始不習慣,稍帶一點意念,練一陣子就不要有任何意念,否則會炁滞,無法「一舉動周身輕靈」!
二、移位不要有意向下或前後,如此,湧泉會踩死,炁上不來,無法與本身的炁交換。故只要往前、往後移位即可,炁是自然往下走,惟需注意有無高低、歪斜。


 

109/12/29科博館班肋骨旁的皮膚也會「皮肉分家」,達到「脫胎換骨」目的!

      「金樑換柱」與「降魔降心」是每次上課必練的功法,唯兩者產生不同的結果!後者曾撰文寫過,主要練體鬆、心鬆、添油功夫。前者則練「炁」的開合,達「脫胎換骨」目的!
        先師在山莊最後幾年,沒事會練幾下「金樑換柱」,主要是將身上不好的「炁」與天地的「炁」做交換!
        本功法,以兩人一組練習,未練習者,將兩手放在練習者的肩頸及肋骨旁,練習者做微向下落及向上升。若做對,每次往下落,則肩頸會有炁往下,向上則炁往上,如同海水漲潮、退潮一般。而肋骨旁的皮膚也會「皮肉分家」,達到「脫胎換骨」目的!
        練習多次後,即知肩頸是本身炁與外界最直接的管道,是自然而然產生,不會管到鼻子如何呼吸了,也不會有腹呼吸、逆呼吸、胸腔呼吸的困擾!


 



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109/12/28台中班養丹讓因肝不舒服、疼痛,睡不好的情形,改善了許多且因熟睡會打呼了!

        學習任何事情「態度認同」是非常重要的, 本門是「純道家」、「純炁功」、「純先天」三純功夫,因此對健身、修心養性有一定功能。尤其「純炁功」對本身有毛病者,更是比任何想出來的氣功更有效果,故上課時,常勉勵學員只要有空多練「橐籥功」,練累了就練「養丹」身體一定很快有所改善!
        結果把話聽進的學員分享如下,:
一、有心臟不適者,規定自己早晚一定要練五百下,一個月下來明顯改善,如很少感冒,也不再叫救護車送醫院急診!
二、有糖尿病力者,早、中、晚各練三百下,六個月後血糖明顯下降,目前處於平穩狀態。
三、有肝臟不適者,沒事就練「橐籥功」,練累了就練「養丹」,以往因肝不舒服、疼痛,睡不好的情形,改善了許多且因熟睡會打呼,氣色也進步很多!
        學習本門太極拳,相信它的功能,心無旁騖執行,必如前述例子有重大收穫。不要聽到別的氣功好,而一心兩用的再去學習,認為萬法歸宗,學越多功夫越好,反而效果更差。因為不動肌肉、不求感覺、自然呼吸與所有的氣功完全不同,這是本門特色,希望大家珍惜入寶山的機會,能得到真正健身、修心養性的目的!

 

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109/12/26苗栗公館班練本門太極拳除身體健康外,也能福及家人!

        「養丹」是本門靜態練炁非常好的功法,常會在課堂建議大家勤練對體力恢復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有些學員得到好處會分享心得。
        舉兩例與家人有關的案例:
一、家中有五歲小孩,常會發燒超過39℃則使用肛門塞劑處理,但小孩會喊痛,做父母的會心疼,因此會教小孩「養丹」,惟小孩較沒耐性,需半帶威脅:「如不好好做,要塞屁股會很痛!」小孩安靜做不到一分鐘,很神奇的體溫會慢慢下降,不再發燒!
家中有二個小孩,每次睡覺大的很容易入睡,小的二歲多,都不安份,要哄很久,才入睡。由於聽到上述案例對小孩有效,但自己小孩太小,不會做,乃自己  「養丹」,很奇怪小的,竟然受影響恨快入睡!
        上述案例,可見練本門太極拳除能得到身體健康的好處外,也能福及家人,希望大家多努力練習,也廣為宣傳!

 

109/12/24竹南班初時大家認為沒什麼問題,等到以兩人一組練習時,才知困難重重!

「移位」是本門基本功,教學前會示範如何直直往前、往後「移位」 然後每位學員一起練習,初時大家認為沒什麼問題,等到以兩人一組練習時,才知困難重重!
        因為「移位」要求的重點是:
一、雖有前後腳之分,但不管重心在前腳或後腳,都是一起「移位」,不可前腳先動。
二、「移位」是整體由下而上,不可習慣性的上半身先動。
三、「移位」路線是走直線,不可習慣性的往前腳方向走。
四、前移、後移不可習慣性重心腳的交接而下蹲。
五、只是「移位」不要有求湧泉有感,而用力往下踩。
        如能依照上述規定練習,剛開始會因不是平常的習慣,產生很大挫折,但肯下功夫改、練,久了,自然而然輕鬆做到,不僅不會膝蓋、大腿不舒服,且體驗到「行炁」的好處!

 

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109/12/22科博館班「橐籥功」學習過程,本能手會用力!

       「橐籥功」〈六合真氣任我盜〉是本門太極拳外形動作的總和,目的是學習天地生生不息的開合,如天地一個開合〈春、夏冬〉為一年。月球一個開合〈漲潮、退潮〉為一月。地一個開合〈白天、晚上〉為一天。以任督二脈開合達養生之道,同時也是武術運用陰陽同出的表現。鄭曼青師爺說:「傳統太極拳最高是接勁,會了接勁,黏連貼隨便成了費詞。」接勁是含吞吐於剎那之間,吞是弓,吐是箭,功夫是要練到而不是想到。
       本門是練純炁功拳,故學習過程強調有力不出力,惟人出生後,本能手會用力,藉由「橐籥功」修練逐漸改變動手習慣,因自己不知「動肌肉」與「鍊炁」區別,因此以兩人一組練習。
       未練習者雙手輕搭練習者腕關:
一、對方用力時。
二、對方拉開時。
三、對方雙手鬆過頭,未保持美人。
        經過前述改正,練習者雙手指尖會慢慢出現麻脹舒服感,練完全身舒暢!如未經過此課程修正,自己是無法分辨動手與不動手的區別。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

109/12/21台中班兩位學員同時做「養丹」, 結果產生不同情形

        兩位學員同時做「養丹」,由另一位學員手放在她們的丹田前,以體驗「養丹」的效用!
        結果產生不同情形,沒有練過任何氣功者,出現溫溫的熱氣;而另一位則較為強烈,問她有無練過氣功,她回稱:「沒有,但很久以前有練過瑜珈,這樣也會影響?較熱難道不好嗎?」
        由於我們出生之際都是自然呼吸,後天學習氣功學到「順呼吸」、「逆呼吸」、「腹呼吸」,以致養成習慣,故即使已有一段時間沒練,但習慣難改!而本門學的是「純炁功拳」追求陰陽調和,故以溫和為主,太熱即陽剛之炁!
       那位學員問如何解決,建議以數數目方式,轉移注意力,即老子道德經説的:「有則執著,無則落空」,結果,熱氣緩和許多,表示,開的藥方有效的!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先師生前期望推動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終於通過!


       先師生前期望我們推動太極拳
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結果在本12〉月12日至19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於線上上召開第15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中國大陸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此消息令人振奮,中國人五千年的哲學與養生的思想,終於獲得肯定!
       央視報導稱,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報導稱,「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迴圈、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在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促進身心健康、推動人與人和諧共處、增強社會凝聚力等方面,太極拳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109/12/19苗栗仁愛國小班再次檢驗學員的動作,發現仍然輕微的動肩胛骨!

        上次學員反應練「橐籥功」感覺炁有往下走,結果發現僅是在練肩胛骨的運動,當場改正後,認為已能走向正確的路線。

        事隔三週,今天上課,再次檢驗每位學員的動作,發現該學員雖動作已改善不再用力動肩胛骨,但仍然輕微的動,告知有此問題後,他反問:「如完全不動,會沒有感覺,這樣練怎麼知道有無練對?」

        本門太極拳不同於其別的門派地方是不動手,由下而上,由內而外,但實際操練之下,常常習慣難改,不自覺動肌肉、由上而下,如果不告知,可能都認為這是正常的。

        因此糾正該學員後,他明知動肌肉是不對的、但習慣使然,且求感覺是練習者認為有無進步的依據。他再追問:「我不求感覺,怎麼知道自己有無練對?」

       不錯這是練習本門太極拳的困惑,由於所有動作都是反常態,所以在無法知道自己有無練對之下,最好方式就是來上課,聽聽該如何依拳理練習,與其他學員互動知道自己的問題,回家多練習並看先師及鄭師爺的書,如此不僅不容易練偏也進步快!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109/12/17竹南班都是太專注,表情非常嚴肅,且動作僵硬!

        有學員反應:「每次團練為什麼個人速度,總是最慢?」為找出問題,請他上台演練拳架到單鞭。表演完畢,其他學員馬上點出問題:「每一式的轉換都會停頓,且神情非常嚴肅,讓人心情不舒服!」經詢問結果,原來為求完美且以前練過氣功,以致很自然,下一意思的注意呼吸,建議他以數數目方式轉移注意力,再演練一遍,果然改善許多,看的學員也感覺心情舒服多了!」
        其他學員也主動一一上台演練,結果都是太專注,表情非常嚴肅,且動作僵硬,不符合張三丰祖師遺論「太極拳經」:「一舉動周深俱要輕靈」。
        得到結論,練拳要注意腳停手停,又有要注意不動手,又要由下而上,又要‧‧‧如此要面俱到不是那麼容易,唯有先改一個缺點,有成果再改下一個缺點。如此一年下來,必能改掉許多習慣,進步神速,令人驚嘆!

 

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

109/12/15科博館班接勁者需保持原形不變!

       本門太極拳會令人著迷,是因為鄭曼青師爺及吳國忠先師發勁厲害,即使對方有所準備,都能輕易發人三步之外,但要學會發勁就需學會如何接勁。
         練習接勁,發勁者需由湧泉餵招,若有肩膀或腰發動,練沒幾下,會手、腰都酸。而接勁者需保持原形不變,接對方的勁到湧泉,能接到,必能由湧泉發。若有彎腰、蹲膝蓋除接不到勁外,也容易受傷!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109/12/14台中班「九變九是歸元法」再次複習以行炁為主!

        太極運動十三式第九式「九變九是歸元法」第一、第二動初學者雙手互拉,伸展肌肉可獲得極佳的效果,但如已學過拳架懂得內動重要後,再次複習本式,則以行炁為主!
        本式藉由雙手開合,以達行炁目的,如此維持道家太極拳不動手原則,且能持續依照「十三勢行功心解」:「以心行氣,務令沉着,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依照內氣運而後動,練完心情比起前用肌肉較不會浮躁,呼吸急促,而由於因行氣順暢,五臟六腑如同洗一次澡的舒服!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109/12/12苗栗仁愛國小班也能感受漸漸溫暖的炁,且心情跟著沈澱!

        在上課中,看到學員在做錯誤的「養丹」,乃檢查每位的動作,結果竟有幾位沒有合符要求,可見教過的「純道家太極拳」,練習久了,會不知不覺恢復自己認為對的動作,而違反「純先天太極拳」的要求!
         為讓大家享受本功法的好處,再次說明及示範,並逐一檢查,原來沒有感受好處的學員,經糾正後,發現手明顯麻脹且全身舒服。而未練習者手放在練習者的腹部前,也能感受漸漸溫暖的炁,且心情跟著沈澱!



 

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109/12/10竹南班拳架左掤道家傳統太極拳真正的開始!

        左掤為道家傳統太極拳真正的開始,掤履擠按在太極拳象徵乾坤坎離四卦,代表天地水火,是八卦原掛之乾,為天為資始,為太極拳啟動運作。七個分解動作確實做到「平整、均勻」、「由下而上」、「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一處有一處虛實,虛實總此一虛實」養成合乎拳理之動作習慣,不要只求熟練而死練、傻練外形的動作


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

109/12/08科博館班先會接勁才能夠發勁!


本門太極拳發勁特色是陰陽同出,唯要達到此境界,需先練習接勁,要能「受」(陰)才能「給」(陽),沒有經過「受」的練習,無法體驗先陰後陽的妙處,更無法瞭解最後「陰陽同出」的發勁!

2020年12月7日 星期一

109/12/07台中班依法練習之後練習者反應:「周身舒暢!」

        太極拳運動十三式第八式「八彎內炁九竅」最後一動,彎腰低頭慢慢起身,容易動肩膀或扭腰,如此練習,肩膀跟腰都易產生疲態,對頸椎、脊椎、腰、肩受傷復原效果有限。
        因此以兩人一組方式練習,未練習者輕扶練習者肩與腰,叮嚀不可擺膝蓋,由腳底湧泉為主,協助左右慢慢起身,依法練習之後練習者反應:「周身舒暢!」但如未依照未練者的叮嚀,而自主性的起身,由於動肩膀或扭腰,則仍是肩膀跟腰都酸痛,沒有達到本功法養生目的。

 

109/12/05苗栗仁愛國小班發現自己僅是在練肩胛骨的運動!

        有學員反應:「練橐籥功炁往下走,夾脊越練越有感覺,是否正確?因為老師練橐籥功時,曾摸過雙腿,發現炁是往下走!」
         這問題讓我想到先師以往上課,常拋出問題,要我們找答案。並告知給答案,就不是自己練出來的!
        前述提問也是知道答案,而在練拳過程追求結果,其實練「純炁功拳」最好不要求感覺,因為「炁」是無味、無色,看不到,摸不到的,故練習過程最好依上課獲得的方式練習,若有感覺必定動了肌肉或想出來的。
        因此請這位學員示範平常練習橐籥功動作,之後再幫他練習,結果他發現自己僅是在練肩胛骨的運動,而不是練任督二脈的開合,而後者的練習手明顯麻脹。經本次改正,大家對肌肉動與「炁」動應該會有更明確的方向!

 


2020年12月1日 星期二

109/12/01科博館班要會發勁先學會接勁!

        會學習道家太極拳除知道能養生外,也因這門太極拳能發勁。因此學了一段時間,有些人就想要練發勁,但沒有接受「接勁」的洗禮,就要發勁,會不自不覺使出原本蠻力打人,有此情形不如一開始直接去練外家拳較快!
         本門太極拳能發人三步之外,是由於陰陽同出的發勁,而這個勁法屬陰柔勁,不是陽剛之力。故一定需學會吃虧(先陰),才能發勁(後陽),本日課程即是練習如何接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