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9日 星期一

心得分享:原本無法動肝腫瘤手術,因勤練左家功法得以順利進行!

                                台中班曾峻峰         2021/03/29

    我2009年2月有肝癌腫瘤切除手術病史至今,這十一年來非常注重調養、飲食,並定期複診檢查。但去(2020年)12月初回診檢查,發現有肝腫瘤復發跡象,且肝右葉約2.1公分腫瘤與兩根血管及橫膈膜相鄰太近,當時醫生並沒有把握以電燒結或酒精栓塞來根除肝癌腫瘤,更重要的因素,這兩根血管其中之一是唯一的靜脈血管。先後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林口長庚權威明確評斷,最適切處理方式就是接受肝臟移植手術。

        親戚智偉師叔認為我的症狀,練「純炁功太極拳」會有幫助,因此於去年12月14日引介我到民俗公園對面「順福里活動中心」(臺中市北屯區平心里旅順路二段78號3樓認識謝老師。我表明身體狀況與來意,蒙老師垂愛,當場示範「倒攆猴」並要我手摸他的肝臟部位,很神奇的體會到內動的奧妙。我說「很想學這種功夫,希望對病情有所幫助!」老師馬上指點扣心齋、養丹及左家功法。我回家後,認真複習,期以勤能補拙之功,力挽狂瀾求得一線生機,為期近一個月。

    今(2021)1月,再度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回診,經腹部超音波檢查後,醫生宣佈可以實施經皮微波電燒手術,並住院準備,而在此前我也確實勇敢的斷然回絕了五次長庚大愛捐肝的機會。

能改變進行手術原因如下:

 練左家功法:

ㄧ、養丹

在未練功前,我的體況面色暗沉,食慾減退,體重從66公斤下降到61公斤腹瀉及右腹部悶脹感,此狀況已有至少一個月以上,且淺眠無法熟睡。習慣性凌晨2~3點就因肝部不舒服醒來。 十二月第一次養丹,當時氣候正處寒流,但以養丹入睡竟是全身熱烘烘,蓋著棉被熱到冒汗受不了,踢被子醒來(仍維持養丹姿勢)。醒來後精神特別清醒,這股熱烘烘暖和感維持約半小時。接著能平靜自然入睡到隔天自然醒。

 二、補木氣

    第二次上課老師在課堂上指導補木氣方法,起初僅是隨意把玩,並無心思遵恩師所教持續練。因正憂愁體況,還疲於為身體狀況苦惱,到處尋求名醫權位掛診,奔波於台北、台中兩地。再者,心態上對這棒子法門的功效上存有懷疑。

        從林口長庚的診斷判斷也接受了肝移植手術等待配對捐肝登記,其實心裡根本還沒做好面對移植手術風險的準備,心確實也涼了一大半,返回台中後,乾脆抱著死馬當活馬醫,背水一試。從第二週起,開始揣摩著老師示範指導的動作與順序敲推桿。

實施方法:

第一週

個案發生身理狀況

1、一週後:半夜右手腕關節延伸至食指節痠疼腫脹感強烈,基於想擺脫這疼痛,以左手輔助一直推輾右手腕關節至十指關節末梢,這當中皮下揉捏有像氣結或水球顆粒卡在腕關節處特別難耐,推到十指末梢形成一個隆起小結節,不再移動變化,疼痛也隨之消失。

2、第二週:在半夜清晨特別強烈,右肩右腕關節疼痛感痛醒,白天便疼痛感漸漸消失,這狀況持續三天疼痛感便消失,第二天痛感較第一天減輕,第三天疼痛感又比第二天更顯輕微,而這三天奇妙的是疼痛感只在半夜接近清晨發生,白天痛感便遞減,隔日中午前便消失。

3、第三週:換成左肩關節與腕關節,這次疼痛感大於右肩,發生時間也是在半夜開始的劇痛,六點起床疼痛感又漸漸遞減,白天到中午前就消失維持了三天,換右手輔助推輾肩腕關節的不舒服,確實能感覺到有個非硬塊,能移動像珠子般的結球,一路從肩膀推過上臂外側,推到腕關節,每次到關節處特別難熬,都推到破皮了,而過了腕關節,漸漸推向無名指食指間末梢,疼痛感便消失了。

        緊張的向老師報告上述狀況,及排尿顏色變深等。老師也詢問是否有尿酸痛風病史,個案本身並無以上病症,尤其剛完成全身健檢,腎功能及代謝與相關數據均顯示無此顧慮。唯獨如老師在課堂事先預告過,若有舊疾會顯現出來。回想,自己過去在職場,曾從三米高層架,側身摔落著地傷及右肩;以及十一年前,聽到自己罹癌,悲傷、憤怒出拳擊向牆壁,傷及左肩及左腕。這些練功後的痛處,應是所謂好轉反應狀況。自此我的肩頸突然舒暢,從來沒如此輕鬆過。在練習運動十三勢,第一勢中「一領地天動三焦」第三節到第六節特別有感,因為剛開始時,我的左右手臂無法輕鬆平舉至水平。自從這好轉反應後,已比以往抬更高更輕鬆。

        隨著課堂上發問,更確切正確動作,我調整操作與頻率,讓自己放慢節奏,心態上更輕鬆自在以享受心態增加次數。每趟完成便一個半小時,早上下床前完成一趟,下午睡完午覺約三點後再敲第二趟,晚上睡前再完成第三趟。基本上都能輕鬆達到每天三小時的操作。

關於手術:

    我於20210125日住院,並於隔天26日接受無線電頻率燒灼手術,主因是腫瘤與兩條血管及橫膈膜的間距,比12月初的檢查,多出了些安全間距。

        手術全程約兩個半小時,清醒後,病房須穿束腹並以加壓止血沙袋加壓六個小時。駐院醫師及護理師說,一般狀態,病患術後當晚在放掉加壓止血沙袋後,都沒食慾胃口,因為人工腹水會充滿整個腹腔。而我當晚卻依然保持食慾,吃了一個便當,順利進餐,沒有腹脹困擾。

        我在住院手術前,老師特別吩咐,要時時扣心齋或養丹,對術後復原特別有幫助。的確,在術後,照老師咐囑勤練,住院觀察期間,我的進食、排便排尿都很順利。就是在排人工腹水時,比較頻尿外,術後復原很快也沒什麼不舒服的疼痛感。            練功邁入第三個月,身體舊疾的部分,的確如老師所說會復發,我仔細體驗,沒再像第一次疼痛的劇烈,只有輕微痠疼不適感,持續個三天左右就消失了。

         因為自己相信練左家功法有幫助,且勇敢大膽、聽話,這段期間,不間斷的持續著老師指導的功法,見證、體驗到恢復健康光彩,無比喜悅與舒暢。感謝自己沒放棄,也感謝老師的厚愛與指導,期望自己再精勤不懈的練功能越來越好越來越鬆,跟上學習上應有的身體結構。

以此心得勉勵!

110/03/29台中班 練「預備式」心齋鬆開時,練習者無法知道腕關用力!

        練「預備式」心齋鬆開時,腕關會不自覺出力,練習者無法知道自己有用力,因此透過另一位協助,輕扶練習者腕關,只要練習者有出力即告知,多次練習後,必定能知道何時腕關出力,而漸漸修正不出力習慣。 
        此關卡一過,練拳心態提升,每次練習心存「有則執著,無則落空」,不會追求一定要完美,但也不會隨隨便便,動作依拳理而自然,符合「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慢慢練到「純先天太極拳」的境界,心中對追求「天下第一」慾望看開,不會有「我說了算」霸道想法!


 

2021年3月27日 星期六

110/03/27苗栗仁愛國小班「移位」能「平整、均勻」,就是「頭三個月功夫」!

        每次上課前的團練盤拳架,發現有些學員出現歪斜、高低、速度忽快、忽慢,必定是基本功不夠紮實。因此,會回頭要求,再從最基本的「移位」調整。
        首先調整,站定式時,面向正前方,雙腳外緣需與兩肩同寬。前後腳站距離,後腳尖距前腳跟,三到四個指頭寬。
        「移位」時,從腳底湧泉到頭頂百會,一條線向前向後,不可頭部先走,也不可腹部或膝蓋先走。因此,雖有前後腳之分,但只要一啟動「移位」,都是同步,沒有前後腳之分。如此,「移位」才能「平整、均勻」,也就是「頭三個月功夫」必須按此規定練習,惟練習過程,仍須經過授課者不斷修改,才能獲得紮實的基本功,盤拳架就能行雲流水,不帶一點煙火味!

 

110/03/25竹南班單單「心齋」鬆開,都會犯腕關出力情形!

        最近幾篇文章都強調「預備式」的重要,並在各班重複演練,但真正做到以「炁」詮釋,卻非易事,主因大家都動手習慣。尤其本式沒有做前後「移位」,也沒有做「換形」,最簡單不過了!
        惟本門太極拳卻是越簡單越難!單單「心齋」鬆開,都會犯腕關出力情形,以致無法做到「開」的目的。當初先師隨鄭師爺學拳,因腕關出力,被師爺用手指頭以「炁」打,並說「又是用牛勁」,先師被打得痛得要命,可見腕關要鬆不是那麼容易!
        如何讓腕關鬆開,建議大家在「心齋」鬆開這關多下功夫,此關一過,「盤拳架」就不會一直想出力,推手、練劍較沒有煙火味。發勁更能讓對方無法預先準備,達到一發即離地三步遠!


 

2021年3月23日 星期二

110/03/22台中班動手習慣難改,以致出現不符「純道家太極拳」以「炁」練習的要求!

        有學員反應:「看到竹南班學員3/20術後心得,敘述『橐(ㄊㄨㄛˊ)籥(ㄩㄝˋ)功』對術後復原非常有幫助,能否再次講解!」因此利用文課,再把『橐籥功』重複示範、講解。並請學員上台演練,由另一位輕貼該學員腕關與手
        結果,該學員依要領練習,大致看中規中矩沒有問題。但另一位學員反應:「腕關仍會出力。」該學員表示回家有認真練習,惟「純炁功太極拳」要求不動手,以致原本動手習慣難改,出現不符「純道家太極拳」以「炁」來練的要求。
        可見學習本門太極拳,雖然課有聽並聽得懂,且有練習,但修改的時間不夠,因此仍會出現動手習慣,這是練習本門太極拳不得不注意的地方,不可能因為聽到練拳秘密,而功力大進!

        

 

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

心得分享 老師要求我術後無論多痛苦都要養丹,很奇妙的當下痛苦指數下降!

                         竹南班      Ye Shengfa    

       只有動過手術的人,才知養丹的重要與厲害!

         今〈ㄧㄧ0〉年一月十三日我因身體不適,到醫院進行微創3D腹腔鏡手術,術後腸胃快速蠕動,如排山倒海而來,非常難受,剛好謝老師來電關心,我將不舒服的情形稟告老師,老師當下要求我無論多痛苦都要養丹,以便將手術期間寒氣進入體內逼出,以免留下後遺症。同時也能以「炁」固本培元,減少手術後的傷口疼痛,讓身體快速復原正常!

       當下立馬開始做養丹,很奇妙的頓時痛苦指數下降,腸胃蠕動如同臉盆裡面漣漪越來越平。接著連續幾天晚上養丹後,睡覺時全身都是汗也會有一點點咳嗽。第三、四個晚上突然覺得有一股氣從腹腔衝出,第四天就可將點滴拔除,第五、六個晚上就是有氣從肺部衝出來,然後也不會咳嗽了,就慢慢地恢復,自此方知養丹的功效不可思議!

        接著老師建議要輕輕練「橐籥功」,以便體能快速恢復!由於內心很急,希望趕快正常活動。但練沒幾下,傷口就非常疼痛。不得不以懷疑心態電話問老師:「做『橐籥功』有效嗎?」老師不斷重複叮嚀:「做『橐籥功』要非常、非常輕,輕到幾乎沒有感覺!」我按照指示練習,只要有動到肌肉,傷口一定疼痛。而在幾乎沒有感覺得練,就非常舒服!

        這段期間,才知道什麼叫做動肌肉與不動肌肉的差別在哪裡。經過此事件後,更體會練習本門功法是一天一張紙累積起來的,不可能速成,如法練就非常舒服,對手術後的復原有非常高的CP值。現在自己要求每天練「橐籥功」一千次。因此每次上課,師兄師姐都說我氣色一直在進步,完全看不出二月前動過手術。再次建議各位師兄師姐能夠好好的練習本門的功法,好處真的無法想像!  

                          


          

110/03/20苗栗仁愛國小班純炁功太極拳「落胯」丹田不可起伏!

        學習「純炁功太極拳」「落胯」是全身鬆不鬆的一把鑰匙。因此需做到「形不變炁變,形不動炁動」的原則。如有蹲膝蓋、翹屁股絕對是錯誤的。而更細膩的辨別,是丹田需水不揚波,有起伏必定是動了肌肉或太注意呼吸了!

 

110/03/16科博館班預備式第一動藉由「落胯」讓身體右邊(炁)往下走,左邊(炁)往上走,形成「清升濁降」!

        「預備式」做正確必能一開一合,但練習者自己不知有此內動,故由未練習者輕貼胸前,只要如法練都能達到要求。較難地方是雙手在第一動時,仍留在原位,不會隨著下落(不是手肘刻意彎曲)。另藉由「落胯」讓身體右邊(炁)往下走,左邊(炁)往上走,形成「清升濁降」、「陰陽同出」,也就是「純炁功太極拳」的開始!
    前幾篇描述「預備式」的文章,點出「蹲膝蓋」、轉腕關」、「提虛腳跟」問題的學習者,是無法做到「清升濁降」、「陰陽同出」「純炁功太極拳」!

 

110/03/15台中班預備式是道家太極拳的開始!

「預備式」是道家太極拳三十七式開始,對一個簡單的動作,需自問做到內動了沒?而不是追求熟練度或是與先師相彷!本式是詮釋「陰陽同出」最典型的基礎功!若沒有做好這一動,往後拳式的落胯就會以動肌肉來彌補!


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

野馬跳澗需跳得高

道家太極劍法中的「野馬跳澗」需跳得高,因此前方放一把劍當水溝,需跳過此障礙物!

 

2021年3月13日 星期六

110/03/13仁愛國小班再講解、示範,讓學員更清楚「形體動」與「內動」的差異!

       前文述及:「預備式第一動練習者,容易蹲膝蓋、虛腳跟提起、雙手由腕關轉開,只是形體的練拳,不是內炁的練拳!」本班亦有學員提出不甚瞭解的問題,可見「內動」的解釋不是文字能解釋清楚的!
         為瞭解學員對預備式有無掌握好,乃請每位學員一一演練,結果,大都只是追求外表的熟練,但「內動」的要求,因「鬆」的程度,以致本是「一」的動作,被拆解成膝蓋、虛腳、腕關分開來練!為讓學員更清楚、明白,再講解、示範,以區分「形體動」與「內動」的差異!



110/03/11竹南班如只是熟練動作,無法內動,然後在外授課,是對不起鄭師爺所創的太極拳!

        有學員反應:「老師部落格110/03/09科博館班預備式第一動練習者,蹲膝蓋、虛腳跟提起、腕關轉開。這篇文章不是很瞭解,能否請老師說明!」

         寫部落格的用意除宣導本門「純道家太極拳」之外,也是希望學習者知道本門不是「練肌肉、力量、速度」的太極拳。上述學員看了該篇文章,有不了解能提出要求,是聰明的學習心態!

        學習拳架,如只是熟練動作,無法內動,然後在外授課,是對不起鄭師爺所創的太極拳。而預備式第一動沒有蹲膝蓋、虛腳跟提起、腕關轉開三個動作。只有「一」,也就是重心一落右腳,同時以內動「落胯、雙手旋開、虛腳自然離地」以達「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要求!


2021年3月9日 星期二

110/03/09科博館班 預備式第一動練習者,蹲膝蓋、虛腳跟提起、雙手由腕關轉開,只是形體的練拳!

        拳架「預備式」是由身體、思維在三調〈全身放鬆、呼吸調勻、排除雜念、達天人合一〉之後,心齋鬆開,是關鍵時刻,如隨便將雙手拉開或用力挺胸,都無法達到有形身體的「開」,會影響「預備式」第一動分解動作。
        第一動是拳架分陰陽的開始,也就是體用全歌說的:「妙在二氣分陰陽」。因此若身體、內炁沒有「開」的基礎,則無法以「合」來達到。
        本式練習者,容易蹲膝蓋、虛腳跟提起、雙手由腕關轉開,只是形體的練拳,不是內炁的練拳,此習慣不改,即使苦練多年,是無法體會「純炁功太極拳」的奧妙!


 

2021年3月8日 星期一

110/03/08台中班若有人自傲說本門太極拳很簡單,那鐵定是「狂人」!

        有學員反應:「什麼原因,練拳完,會腰痠!」為瞭解病況出自何處,請她上台演練「熊經」,並請另一位學員雙手輕按她的肩膀跟腰。練習幾次後,請輕按肩、腰的學員分享剛才的體驗。
        未練習者表示:「每次移位都會肩膀先動,旋轉時肩先動外,腰也會出力!」這些狀態,其實點出了該學員出現腰痠的問題!
        一般運動大都以肩膀或腰部出力,因此在練太極拳的過程,也會養成這些習慣。當運動過程,出力過多的部位,自然會產生負面作用,因此有腰痠情形!
        拳經有說:「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乎於手」明確告知所有動作都是由下而上,而鄭曼青師爺所創的「熊經」也在訓練由下而上整體的旋轉!故該學員仍未落實上述要求。而本門太極拳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動作簡單,但實際操作不容易,因為習慣難改,即使有改過,沒多久,又會恢復本來樣子,故稱「該錯拳」,若有人自傲說很簡單,那鐵定如先師說的是「狂人」!
       

 

2021年3月5日 星期五

110/03/06苗栗仁愛國小班動腕關、手肘的練「橐籥功」效果會打折!

        「橐籥功」已講解、示範多次,但習慣難改,看大家團練時,都是動手在練。今天再次說明,並針對幾位學員一一改正,大家借此機會,終於更清楚分辨動肌肉與練行炁的區別!
        看出問題後,告知,動作很容易練,但要以「炁」是有一定的難度。唯知道如何修正,練本門太極拳就不會「夜郎自大」不肯聽別人意見,自認掌握住了!
        知道愈符合不動肌肉的練法,行炁是「溫溫和和」的熱氣,若動腕關、手肘、肩胛骨的力量,則容易斷「炁」且忽冷忽熱,無法持續!
        練「橐籥功」的好處,已講述很多次了,希望大家只要有空,多練習吧,應該不久之後,都能分享心得!

 

110/03/05竹南班移位不可認為這麼簡單的動作無需修煉!

        「移位」有無做到「平整、均勻」,除另一人以手輕貼練習者的腰肩,體驗有無達到要求外,也可以手放在練習者的前腳掌或後腳掌,若前移腳掌下壓,後移腳尖翹起,都是上半身主導的結果!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拳理相近的伴一起練習,會發現腳掌在前移或後移,要保持沒有下壓或腳尖翹起,不是簡單的事。也代表「移位」要保持「平整、均勻」需不斷下功夫修正、再修正,不可認為這麼簡單的動作無需修煉!



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110/02/26竹南班腳貼不貼地練「橐籥功」有何不同?

        有學員反應「練『橐籥功』腳貼地與不貼地腳雙盤練有何差別?」 為驗證兩者不同,以兩人一組進測試。
        結果,腳不貼地(或腳雙盤)頭頂的熱氣, 與腳貼明顯有差異。前者熱氣較沒有感覺,後者則明顯有。故建議大家,練拳盡量兩腳貼地,不要貪圖方便,坐著腳雙盤練橐籥功,效果會較差!


 

2021年3月2日 星期二

110/03/02科博館班錯誤的移位會出現什麼問題?

        本門太極拳要求「由下而上」」、「由內而外」、「不動手」原因為何?經過本次實驗,得知錯誤的移位,前移腳掌會下壓且上半身前傾。後移則腳尖翹起,上半身後仰。而且行炁會中斷,不符合「純炁功太極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