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109/05/30苗栗公館班 以「少則得多則惑」心態,加上「拆開練」舊習才會逐漸改過!

         今天苗栗縣政府終於開放可以進入校園活動,熟悉場地空間也大多了,上課過程舒服許多,練拳環境還是很重要!
        再次兩人一組複習「熊經」,養成「由下而上」軸心的旋轉習慣。有人自認做對了,但另一位卻發現老是肩膀先動,而練習者會不服氣的說:「有由下而上軸心的旋轉啊!」這是認知與實際操作的盲點。       
        由於習慣使然肩膀先動是必然現象,本門太極拳就是要改這些習慣,但自己都不會知道有錯,即使改過多次,下一秒馬上又恢復原狀,除非以「少則得多則惑」心態,加上「拆開練」,這些舊習才會逐漸改過,否則即使練數十年, 仍然太極拳是太極拳,你還是你,遺憾終身!     



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109/05/28竹南班 教學者會針對每位學習者,在不鬆地方加以修正,達到全身自然貫串炁遍周身!

        有學生反應:「為何拳架被師兄改,手上沒甚麼炁感?但被老師改會馬上有炁感,為什麼差那麼多?」
        這是「純道家太極拳」令人著迷的地方,因為本門太極拳是崇黃老學說,是以黃老學說的思維為學習方向,不是在技巧對錯探討,因此一般學習者會針對有無符合外型來修正,但實際上因為牽涉內動行炁,故如「一舉動周身無法輕靈」則行炁會大打折扣!
        因此教學者會針對每位學習者體型、定式,在不鬆地方加以修正,被改正後,內外都鬆,全身自然貫串炁遍周身,手馬上就有炁感!所以鄭曼青師爺才會說:「我一句話代表我研究太極拳五十年經驗,得我一句話,叫你少走五十年冤枉路。」
        惟被修正者,須記得此方式是被動式,非自己練出來的。故在六祖〈慧能大師〉得到五祖傳授衣缽之夜,五祖()送六祖()到渡口搭船,五祖欲幫六祖搖槳划船,六祖卻請師父坐下休息,師父說:照道理講,應該是我()渡你()才對。此時六祖回答師父:「迷時師渡,悟了自渡。」因此「純炁功太極拳」要練到自己能「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才是練拳的境界!
  





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109/05/26科博館班「移位」、「換形」都符合拳經要求,時間的累積,大家在身體健康進步許多!

        兩人一組練習移位,測試有無遵守張三丰祖師遺論太極拳經:「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結果膝蓋都會發生聲響, 有人反應:「膝蓋會隨著年齡增長一定有問題,如年輕族群應該不會有?」 
       為滿足大家好奇心,乃實際測試較年輕的學員,得到的答案是‧‧‧膝蓋都會發生聲響,只是聲音較少而已。另外練習較久且由腳而腿而腰者,聲音也較小及且膝蓋也較無扭動情形。
       我們上課特色,都是依照拳經要求,不斷要求肩膀不可先動,遵守「上下有根」一起「移位」、「換形」,雖然課程都是一樣,但在修改中,獲得進步的激勵,過程充滿歡樂!
        如此經過不斷磨練及時間的累積,大家在盤拳架已較能符合「平整、均勻」要求,較少出現歪斜、高低,手上炁功也較以前明顯,相對身體健康也進步許多,這是可喜現象!




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109/05/25台中班經過不斷修改,把「好勝、怕輸、傲氣、貪多」一些引起「慾望」的「火」以減法變成「水不揚波」!

           有學員反應:「今天因為太累了,原本不想來上課、但最後還是硬撐來!結果在兩人一組練習「熊經」時,老是被改肩膀先動的毛病,自認在家看著鏡子練習,已改掉肩膀先動的習慣,應該不會再被糾正!可見練拳還是要別人協助!」
       鄭曼青師爺說本門太極拳就是改錯拳,是學習者必須認清的事實,不會因為特別聰明或高學歷就能練好「純道家」、「純炁功」太極拳!而需經過不斷修改,把「好勝、怕輸、傲氣、貪多」一些引起心裡「慾望」的「火」,以減法方式逐漸變成「水不揚波」、「心如止水」,如此才能掌握練習「熊經」是肩膀先動或是湧泉帶動,最後盤拳架能達到如嬰兒般純真的「純先天太極拳」的境界! 
      






    




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

109/05/18台中班 腰是決定將對方往何方向發勁,不是力量的主宰!

         張三丰祖師遺論「太極拳經」「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告訴我們練太極拳所有移位、換形、動靜、開合的變化動作,都是從腳開始,經過腿支柱,到腰主宰方向,最後從手指出去!
        拳經提到「主宰於腰」,有人會誤會腰是所有力量的主宰,其實力或炁一定由腳開始,腰只是要將對方往方向發勁而已!
         上述拳經已清楚說明,為印證我們練習有無遵守規定,照往例兩人一組進行測試。如圖一、二,未練習者若發現練習者膝蓋,出現壓力或聲音,必定上半身先動,造成膝蓋承受全身力量!若遵守「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則膝蓋都不會出現壓力或聲音,對膝蓋有一定保護作用!故遵守拳經要求,每天如法練習,功夫及身體一定會進步神速!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鞋子
圖像裡可能有5 個人、大家坐著和鞋子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站著和鞋子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包括 Peek Ha Kuah、大家站著、鞋子和室內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109/05/18台中班前胯落後胯迎,由於肌肉扭轉太多,練到腰部非常酸!

        為達到拳架移位「平整、均勻」除不動手外,由於移位實腳會撐造成身體浮起,虛腳也有意迎接形成下蹲情形。因此需配合前胯落後胯迎,要做到前述動作,上課有提到要如扭轉開關一般,學員聽了如獲得祕笈,回去猛練,結果在心得分享表示:「練到腰部非常酸!」
       為了解腰部酸的原因,請他演練前胯落後胯迎的動作,發現他雖知道如扭轉開關一般,但肌肉扭轉太多,以致影響腰部,當然非常不舒服!
        由於本門是練炁,不可強求以肌肉練習,而是在「似有似無」間探討,如認為聽過就會或執意馬上練到,可能會練不到「純道家太極拳」要求的「純炁功太極拳」,惟有放下追求有的境界,心理沒有罣礙,才能掌握內動的前胯落後胯迎!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鞋子和室內

  •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鞋子和室內
  •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站著、鞋子和室內
  • 圖像裡可能有1 人、表格和室內

2020年5月16日 星期六

109/05/16苗栗公館班後天習慣,總是肩膀先動,對「平整、均勻」是一大阻礙!

       本門拳架特色「不動手」、「平整、均勻」、「由下而上」、「內指揮外」等、尤其外形容易看懂就是「平整、均勻」,但後天習慣,總是肩膀先動,對「平整、均勻」是一大阻礙!
        為改善上述習慣 上課時,以兩人一組方式檢測,未練習者,在發現練習者有上半身先動時,即需告知,以免陋習越來越嚴重!故學習「道家太極拳」在改習慣這關,佔非常重要地位!
       如未遵守「平整、均勻」,在「移位」或「換形」都會高低,若扶住練習者膝蓋,會發現每做一次動作,膝蓋都會承受上半身重量,以致產生磨損嚴重,甚至發出「喀喀」聲響!
        如遵守「平整、均勻」,在「移位」或「換形」都不會高低,且膝蓋也不會承受身體重量,當然「喀喀」聲也不會聽到,對膝蓋保養有一定程度的療效!

109/05/14竹南班「熊經」、「六合真氣任我盜」都需藉由夾脊捲開雙手!

「熊經」、「六合真氣任我盜」「大乘法」都需藉由夾脊捲開雙手,若由雙手拉開達成,手肘必會出力,以致會產生下列情形。
一、「熊經」會兩手端圓,練沒幾下圓就變形,無法達到內動目的。
二、「六合真氣任我盜」只是做擴胸運動,對心臟不適、腎虧、中樞神經失衡、耳鳴等症狀無法達到療效。
「大乘法」練久手會痠疼,無法藉連根晃,讓地炁上達雙手從勞宮外放。
夾脊捲開雙手正確練習有下列情形:
一、「熊經」練久兩手依然抱圓,練一兩下,雙手即舒服麻脹。
二、「六合真氣任我盜」會達到任督二脈的開合,對心臟、腎、中樞神經平衡有一定療效。
「大乘法」練久手會不會酸,藉連根晃,讓地炁上達雙手從勞宮外放,並將天帶回身體,讓天地在自己身體做交換,達到養身及健身目的。





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109/05/09苗栗公館班對敵之際,是在將發生未發生之際,以靜待變,剋敵在先!

        由於鄭曼青師爺說:「太極拳力由脊發!」脊發就是「膂力」就是要忘掉肩、肘腕。最近聽到有人為了練習「膂力」,特別加強「膂力」為練習重點。有的以雙手加重鐵環來增強臂力,有的加強「膂力」的肌肉,認為如此「膂力」功能強壯,發勁自然輕而易舉。
         會如此練習,是誤會「膂力」的意思,其實不動手是夾脊到肩、肘、臂、手連成一條線且柔軟,不可從中折斷。如此才能練到渾身是手手非手。而練加強「膂力」的肌肉,是反其道而行。
        本門太極拳是練無形無相,借木氣、土氣、金氣及九轉玄功以練內炁為主。遇到前述練力量、快、重、速度有形有相的對象,在對敵將發生未發生之際,以靜待變,剋敵在先。等待接觸之間,對方仍在找有形有相攻擊,卻已被順勢拔根離地而起!,





109/05/07竹南班 要平整、均勻的換形,這是本門太極拳達到不動手境界的練習!

       左掤第七動,藉由左腳軸心上下一起關門,如未遵守此規定,必會中心軸向後,且膝蓋會擺動,左手勞宮無法對心窩,抱太極。如何修正,須回到熊經從頭練習。
        以前隨先師學拳,常探討如何「移位、換形〈關門〉」先師總是說:「移位好練,換形〈關門〉較難。」當初不知
其意義。如今自己練習或教學,才知此話非常經典,因為移位有人幫助,按住前腳協助推動後臀部,久了容易達到平整、均勻。但要平整、均勻的換形這也是本門太極拳達到不動手境界的練習。但基於後天習慣,肩、肘、腕一定會先動習慣,即使旁人強力扳住肩膀,仍會不自覺的先動。
        因此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就是要我們學習時不可貪多。當練習出現舊毛病時,就須立刻停止,從新再來,如此不斷反覆練習,直到舊習已除。但現在求速成的年代,有多少人耐得住寂寞。故人無恆不能當巫醫,恆心非常重要,尤其學無形無相的「純炁功太極拳」更要有耐心!



2020年5月7日 星期四

109/04/30竹南班常犯的毛病就是右腳會先動,以致移位歪斜!

        學習「道家太極拳」借重前人的經驗,是進步的泉源。由於先師隨鄭曼青師爺學拳,光是左掤就被磨了近兩個月,可見此式的重要。因此,每遇新班學拳架時,都會在左掤課程多花一點時間,讓所有學員動作更紮實!
         照往例,以兩人一組練習左掤,未練習者協助練習者每個動作達到「平整、均勻」的要求。如第一圖,練習第二動作時,常犯的毛病就是右腳會先動,以致移位歪斜,定式也無法正面向前。故藉由未練者協助,按住練習者右胯並推左臀部,一起移位,達到「平整、均勻」要求!






2020年5月6日 星期三

練習鳥申不可為了湧泉貼地炁有根,刻意下蹲,每次虛腳盪出,實腳都不可擺動,完全是靠炁練。

鳥申出自莊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
本功法是鄭曼青師爺所創,於民國五十一年在太極拳淺說提到:「湧泉貼地,炁有根。」是「鳥申」主要功能之一。本門即稱「純炁功拳」就需從如何練炁下手,而練炁有根,從「鳥申」下手,是不二法門。
另外鳥申有下列功效:
〈一〉根固
〈二〉能消穀氣而養生
〈三〉腿功
練習鳥申不可為了湧泉貼地炁有根,刻意下蹲,每次虛腳盪出,實腳都不可擺動,完全是靠炁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