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學發勁,不是只有將對方拔根為目標,遇有傷患也能以「炁」改善!


       


        最近有位學員騎腳踏車自摔,照成左手掌黑青無法抬起,到醫院檢查,診斷說是無骨折,拿了消炎藥,但持續幾天手乃紅腫沒有改善,直到上課時,幫他檢查,發現手肘有硬塊,幫他以「炁」順氣,腫消了,手也能抬到肩膀平,但仍無法舉高(到底還不是執業專業人員)。

        第二天,手已消腫,但無法正常抬舉,改到中醫看傷科,才查出是脫臼,經推拿治療後,改善許多。隔了一週,上課時表示手臂抬起時,手肘仍會痠痛。為驗證學「道家太極拳」有「體」必有「用」,請兩位資深學員,分別輕按該員手肘,再以「大乘法」方式發勁。每位學員發勁完,該員即感到手舒服且放鬆許多,能抬高一點!

      學本門太極拳除健身之外,也不是只有發勁,將對方拔根為目標。遇到有上述傷患情況,能以「炁」發,透到傷處協助改善症狀,表示學習路徑是正確的,可放心再繼續努力下去!若手出力的發勁,患者會不舒服,且沒有改善,應該是走到外家拳功夫,非「純炁功太極拳」了! 

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110/12/20 台中班年輕時跟知名大師練氣功,當下非常舒服,但隔一陣子之後,就非常的疲倦,不知什麼道理。

       有學員反應:年輕時跟過知名大師練氣功數十年之久,每次早上練完非常的舒服,但到下午之後,就非常的疲倦,以前不知什麼道理。開始練本門太極拳之後,才知道有關呼吸的氣功或者以意念練的氣功,因用力練容易疲倦。
        由於練「炁功」求感覺是不可避免的罩門,為找出學員的問題,當下,以兩人一組練習養丹,未練習者一手放在練習者的頭頂,另一手守放在胸部的位置,結果,發問學員及有練過靜坐、打坐、瑜伽者由於習慣使然,不易改過,表情嚴肅,頭頂都比較熱且胸部有些起伏的現象。追查原因,發現上述者練習者,雖想改但潛在意識仍會強調如何呼吸甚至控制呼吸,以致練習養丹之際,不知不覺就會有吸吐。
        本門炁功崇尚黃老學說,如道德經第25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講求自然,丹田需水不揚波,沒有起伏現象。因此建議上述學員以數數目的方式轉移注意力,經解惑之後,才改變了這種情況,並要求晚上睡覺時,以此方式練習,然後再心得報告。結果反應,連續幾天都很容易入睡,不像以前會東想西想,困擾一陣子才能入睡。
         練習純炁功不可以意念、想像、肌肉來控制,這是五氣的「火」太多,產生「陽」盛「陰」衰,「陰陽不調和」容易練出一些症狀:輕者手指抖動,嚴重者頭部會不經意的點頭,更嚴重者則是不時的聳肩,久之引發健康危機。這些不是純炁功太極拳要求的「陰陽調和」達「水火既濟」無形無相現象,在養生,甚至武術應用上都已出現差錯,不可不慎!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110/12/22婕克班練鳥申虛腳擺盪如同鐘擺一樣來來回回,感覺輕鬆不會腳酸!

        早期華人主食是稻米,因此練「鳥申」是讓榖氣得以消,達養身目的。而本門稱「純炁功拳」即需知道如何練「炁」,鄭曼青師爺說:「鳥申」是練「湧泉貼地炁有根」。因此如何練好「鳥申」就非常重要!
         練習時需保持全身放鬆,故以邊落胯邊將虛腳抬起,身形維持不變,不可為了根固而下蹲。
        由於是落胯狀態,故實腳腳心是放鬆站好,十個腳趾也不會抓地,當本身的「炁」由實腳腳心往下走時(練炁有根),帶動虛腳保持膝蓋不動情形下,小腿向上往鼻尖略捲。而有下必有上,地炁會回到身上,使得虛腳擺回原位,如此同鐘擺一樣來來回回(腿法),非常規律的「平整、均勻」。由於是「炁」在帶動,因此練習時不會感覺腳酸,若有腳酸或喘,必是腳趾抓地用力使然!

 

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110/12/21科博館班練本門太極拳是借「地炁」到身上,再與「天炁」交換,是天地人結合太極拳!

一、 去(109)年11月練習初階發勁,兩人雙手出力互握,發勁者與被發者互相頂著,只要輕輕鬆鬆晃動,即可將對方發起,大家練得高高興興,但這種發勁,是手出力的「技巧」,一學就會,讓對方不舒服且手酸也耗炁!

二、經過多年「由下而上」的磨練,再次練習發勁,發現「炁」旬日如一張紙的成長,有了小成效。雖然仍會借身體的衝擊力發勁,但糾正之後,馬上能修正,雖不熟練且發不好,能持續練習好幾次都不覺得累,證明練「道家傳統太極拳」是借「地炁」到身上,再與「天炁」交換,是天地人的結合「純炁功太極拳」!

〈影片在頁面底下『查看網站版』點下去就可以看到〉




110/12/16竹南班練「熊經」只能以感覺求「五心相通」,是無法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

       「熊經」是每位學習「道家傳統太極拳」必修的課程,但要練到符合鄭曼青師爺說的「由下而上」捩轉卻非易事,由於先天動手習慣,因此本門「改錯拳」就是要改動手、動肩的舊習。這是非常重要的功法,但學習者大都認為:要學習新的課程,才有學到東西,因此忽略「由下而上」的基本功。
        每次重新上「熊經」課程時,發現不注意「由下而上」要求的學員,就會大剌剌的「由上而下」的旋轉,整個軸心偏離,完全無法「平整、均勻」。而知道「由下而上」的學員,雖非常注意,由於習慣影響,但仍會上半身先動,軸心偏離,只是沒有上述學員離譜,可見鄭師爺所創的「熊經」不是一練就上手(一練就會是技巧),需透過師承的指導,改變思維,才能逐漸進入「上下有根」的捩轉
        學本門太極拳,對此「基本功」需下許多,許多時間去修煉,練錯了就要改、再修、再煉,再錯再改、再修、再煉,如此不斷重複,每次上課再提出練習心得,愈肯修,愈能進步!而不是任其存在,認為練習時間久了,就能改變,如此,即使練久了,被人稱「前輩」、「大師兄」也如同初學者一般,練「熊經」只能想像或感覺求「五心相通」,而無法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一開一合以河車倒運發勁就是本門拔根的秘密。

〈影片在頁面底下『查看網站版』點下去就可以看到〉

         黃帝內經說:「緩節筋柔而心和者可使導引行炁」,放鬆如法練連根晃,炁會旬日一張紙的成長,時間到了,如同太極拳經說的:「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乎於手。」由湧泉下面,向上反應,從腳開始一個關節一個關節向上晃動,一前一後的晃動,也是一開一合,一歛一放,如同影片所示。這一晃、一開一合就是本門發勁的秘密。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110/12/15婕克班多練「降魔降心」腦部老化趨緩之外,也會越練越聰明!


        今天進度是「降魔降心」,「降魔」是
將不好的念頭除掉。「降心」則是讓原本直上直上的氣,成煉精化炁,讓炁由心窩往下走經丹田到玄陰穴,向膂督脈倒運,達太極拳體拳歌「浩然氣能行乎手」境界。因此黃帝內經說明如何「行炁」:「緩節筋柔而心和者可使導引行炁」。

        練本招式,注意鬆膞、鬆胯、鬆腹,如何做到,須注意兩手掌合十時,不可用力,尤其掌根,雙手在放鬆狀態,初期練習細數十指尖的跳動會如同心跳一樣,隨著如法練習時間拉長,轉移至雙手勞宮,好像雙手捧著心臟一般,如另一人雙手放在練習者雙手外緣,可以感應心跳一張一合。如法練習時間有四、五年,也能轉移至玄陰(男生才有),是道家「添油」的功夫相對鼻息也會減弱至幾乎沒有,如同龜息,達到養生目的。

        另練此功法,由於全身放鬆狀態,眼睛凝住一點,「炁」會自然經玄牝通過腦下視丘和松果腺,透過腦後,如有人手放在練習者後腦,會有一陣一陣的溫溫氣傳到勞宮,代表腦袋保持通暢,多練此招式,腦部老化趨緩之外,也會越練越聰明!

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110/12/8婕克班「養丹」能預知身體狀況也是術後療癒最佳功法!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提到,原本學「江南六怪」所傳功夫不到位的郭靖,經全真派馬鈺道長教「呼吸、坐下、行路、睡覺的方法:『思定則情忘,體虛則氣運,陽盛則陰消。睡覺之前,必須腦中空明澄澈,沒一絲思慮…』之後,漸漸身輕足健,半年之後,本來勁力使不到地方,已可以自然而然用上巧勁且快又準,讓武功大進。
        這雖是小說情節,但本門也有類似功法,只不過不講呼吸功法。其他如行、坐可「叩心齋」調合陰陽二炁。「養丹」則是行、坐、臥都可以做,讓「炁」達新陳代謝、年輕化目的,是道家內功最後的總乘。練了一段時間,漸漸有身輕足健,不易疲勞的感覺,皮膚也趨於亮麗。因此每次教「養丹」總會一再叮嚀,有空多練,尤其坐車、看電視時是最好時機,晚上睡覺更要養成習慣!

         本周講課時,學員同時練習,有人反應如下:

一、動過手術的地方非常疼痛!

二、頭部脹脹,呼吸困難!

三、肚子咕嚕咕嚕的響!

四、腹部不舒服!

解惑如下:

一、動過手術的地方,復原不理想,「炁」無法順利通過,以致產生疼痛,建議繼續練。結果,十分鐘後,表示已不再疼痛!這種功效,已有多位手術後,甦醒立刻做,術後疼痛的感覺減輕生甚多!

二、注意呼吸,以致「炁」滯,往頭部遊走,本門練的「炁」是從前面「任脈」下,後背「督脈」上,不會直上直下,建議,不要管呼吸,以數數目方式,轉移注意呼吸的意念。改善後,已不再頭暈、呼吸困難情形。

三、肚子會咕嚕響,代表胃腸功能較弱,多練習可以改善!

四、有不舒服地方,需注意,代表該部位有健康問題。建議檢查之外,更要勤練本功法!

        好的功法很容易學會,難的是無法堅持到底,學一段時間,看不到成效,就學別門別派,以為「集各家之長」能「萬法歸宗」,其實會走向「用想」求「有」的炁功。而本門的「炁功拳」是「無形無相」求「無」,走完全相反的路線,因此只要是用想的炁,或以想像而產生的炁,都不是本門所練的!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110/12/09竹南班遵守拳理,移位做到身體向前(陽),湧泉向後(陰),就能挫動對手輕易拔對方的根!

       本影片討論前篇文章,如何在移位時,遵守「平整、均勻」、「腳掌放鬆」之下,做到身體向前(陽),湧泉向後(陰)。目的符合張三丰祖師遺論所說:「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攮之速而無疑。」要求。若想將對手敵人發起離地拔根,必先「寓向下」此「寓」即是「炁」,故身體不可下蹲,也不可腳趾抓地,只是身體輕輕晃一點點,「炁」便同時向下,因陰陽同出之際,就能挫動對手,而不知不覺拔根離地三步之遠,這是本門發勁的秘密!

〈影片在頁面底下『查看網站版』點下去就可以看到〉


2021年12月9日 星期四

110/12/05台中班不要練一、兩下沒改善,就停止練習。要如鄭師爺說的「如其法善」!


        今天有學員表示:「五十肩練那一式有效?」另一位也說:「怎麼治療經常頭暈?」這些症狀,以前上課都有提到如何解決,但由於上課時,只會聽如何熟練動作方式,疏忽對身體的好處,因此可能會如鄭曼青師爺在黑皮書上說:「太極拳原為祛病延年而已。如其法善,不論何人所創則善矣。苟其不善,雖黃老所著,於我何有哉。」

          解決之道:

一、五十肩的症狀:多練「太極運動十三式」第一式「一領地天動三焦」第三個動作~雙手左右拉開平伸,與肩平高,不動腕關、手肘,以肩關帶動兩手臂向上(下)向前(後)一起旋轉。若肩膀沒有任何不適,再找前後、上下位置,直到非常疼痛位置,咬牙忍痛練習,一般練個五、六下,疼痛指數會慢慢下降。手臂累了,就休息。輕症者練三、四十下,就會舒服許多。重症者需持續一、兩個星期。不要練一、兩沒改善,就停止練習。要如鄭師爺說的「如其法善」。

二、頭暈、耳鳴者:多練「橐籥功」,只要有空練個一、兩下,也是有效果的。若能每天持續下去,症狀應該會逐漸改善!

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110/12/07科博館班為確定自己身體站穩,十個腳趾出現用力抓地的情形。

        移位要求「平整、均勻」是本門基本功,看似簡單的動作,但如未遵守要求執行,一般常發生如下狀況
一、因習慣使然,移位必會前腳先動,以致兩腳無法同時前進、後退,產生歪斜,到定點會下蹲。
二、動手、肩習慣,上半身會主導,以致到定位,上身傾斜,臀部留在後面。
前述一、二情形,因身體站歪,要如鄭曼青師爺所說:吞天之氣可能無法體驗的。
三、為確定自己身體站穩,十個腳趾出現力抓地,以致摸腳背是硬的。
四、為求炁下湧泉,用力下踩,與前三同樣,摸腳背是硬的。
後三、四在湧泉出力情形下,要如鄭師爺說的「若問余四十年之心得,卻只有十二個字,曰:吞天之氣,接地之力,壽受人以柔。」腳不鬆,如何接地之力,只能說難、難、難!
        本周上課針對上述問題,以兩人一組方式進行練習,要求練習者腳底放鬆直直往前、往後,遵守由下而上的「平整、均勻」移位,身體走的方向與湧泉是相反的。練習者有出現問題,未練習者即告知問題所在,以免練習錯誤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