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鄭師爺、先師能將太極拳實用對打外國人,因為都有練「左家功法」!


        練本門太極拳目的在養身之外,附加價值就是武術運用,可是無論說得多好用、多厲害,總是有人會前來論輸贏。而在鄭師爺、吳國忠先師身上都看到實用的例子!

        中國近代著名外交官顧維鈞在「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序文提到:「鄭君曼青⋯⋯⋯其於抗戰期間,曾在渝駐華大使館內就宴畢,以館主之請,表演其拳術。時英軍訪問團在館,再三與之比賽,鄭君一轉身,或一側身,均能使對手翻跌於尋丈外。嗣於駐渝美軍聯歡會表演,亦獲同一效驗。觀者均不勝讚嘆。」另鄭師爺67歲到美國傳播太極拳設「環球太極拳社」,有機會訪問西點軍校,跟西點的武術主任教官切磋,輕易就贏得對方的佩服。後來西點軍校擬邀請他到西點任教,但是收到鄭曼青的資料之後,得知鄭曼青老師已經超過了任教人員的退休年齡,西點軍校只好作罷。         

     而前文提到先師以純炁功太極拳與日本自衛隊成員及紐約警局教官馬佛仁印證,打敗對手,都證明鄭師爺、先師練了「左家功法」功夫才能更上一層,敢跟外國人以太極拳見真章!而有些無真功夫者,則以自己的學生表演對打,因此有未碰身即能發人的「凌空勁」勁法,蔚為風氣不僅在台灣如劉O中、黃O賢、蔡O褀甚至發揚光大到大陸嚴新、閆芳及東南亞南華派氣功協會院長兼總教練沈保伐。由於網際網路時代,而非過去那樣的資訊封閉時代,人們的科學意識、科學思維和獨立精神,顯然很難再被神棍們的語言洗腦伎倆所欺,最後都被拆穿是作假! 

       鄭師爺說過練功夫需拜對師門,否則再怎麼有天賦、再怎麼努力練功都無法達到目標的!


2022年6月25日 星期六

111/06/25公館班 起式第二動,大家都誤解「圓肘」的意義,演練起來,在肘上面動得太多了!


        今晨團練時,發現有兩位學員在起式第一動,兩手已彎曲,未保持原狀浮起,以致「炁」散掉了,對我們練習「純炁功太極拳」最重要的築基功夫徹底失敗。

        團練完畢,特別針對兩位究其原因,結果因認為已熟練了,忽略「不動手」的規定,加了自己的意思,練起來有感覺卻不是本門的太極拳!

      另外也發現在起式第二動,大家都誤解「圓肘」的意義,演練起來,追求手肘如何圓,造成手腕關翻太多,露了相,不是「純炁功太極拳」的基本要求!

      本式演練是由後面的「膂」引動,讓兩手肘圓起來,但又不可以太多,只是「意思、意思」而已,因此,在外觀上看不出有任何動靜,唯如以雙手分別輕貼「如法練」演練者的「膂」及手肘,會有「微動」,這才是本門太極拳的必修的路徑!

2022年6月16日 星期四

111/06/14科博館班發勁是借對方的勢、力、炁還回去打!

 發勁是借對方的勢、力、炁,輕鬆還回去,這都是平常練「拳架」、「大履」、「推手」、「劍法」養成「不動手」、「由下而上」、「由內而外」的習慣,加上「左家功法」及內、外金丹加持,因此不是靠蠻力、技巧發勁,也不是單獨練「發勁」即能達到目的!


2022年6月15日 星期三

111/06/14科博館班本門太極拳不能求「有」,需「捨」及「受」,才能做到發勁不出力!」


       由於拳架已上過多次,為提高學習興趣及印證路徑有無錯誤,讓學員互相練習發勁,並一再提醒須依照「金樑換柱」練法在「炁」下時,即發勁。但大家面臨發勁瞬間,想打人的本性就表露無疑,不是出蠻力就是身體撐起來打,結果可想而知⋯⋯⋯「亂七八糟」。

         為修正學員觀念,再次強調只有「炁下」(屬陰)才能發勁(屬陽),因本身「炁下」,對方才會倒向發勁者,根自拔,發勁才會輕鬆,這是本門太極拳異於別門別派的地方(https://youtu.be/0P14_zsQdGY)。當然開始練習有外形是過程,但需經過不斷修改,練到完全不動外形,只是「炁」動發勁,才是「純炁功太極拳」的境界!

        聽完指導後,學員第二次互相練發勁,發現有改善一些,但仍是在關鍵時刻晚節不保,出力想推倒對方。課程上完,檢討時,有學員就說:「本門太極拳要完全打掉以往的觀念,不能求『有』,需『捨』及『受』,才能做到發勁不出力!」

        這是很好的觀念,但不是在練習發勁才具備,而是平時就須養成,故鼓勵大家多看鄭曼青師爺、吳國忠老師所著的書,行有餘力線裝書更要看。如此中國五千年儒家、道家、佛家的觀念才能深入了解,思維、習慣在潛移默化之下養成,發勁瞬間仍能保有氣定神閒先機,自然把對方根輕而易舉的事!

        

              

2022年6月13日 星期一

111/0611公館班現在練完不僅沒有出大汗,反而相當舒服!


            學習本門太極拳太極運動十三式開始打基礎、再進入學習道家傳統太極拳三十七式,然後到推手、大履、最後練道家太極五十四式劍法,除「太極運動十三式」外,整個系列都強調「不動手」,但重複教學多次後,本身對「左家」功法、心法也因時間累積,發現越遵守「不動手」原則,內動效果更好,因此重新教太極運動十三式要求學員遵守「不動手」,大家反應:「為何以前動手、動腳練,感覺有動到肌肉,很有運動效果,但現在練卻大不相同,練完不僅沒有出大汗,反而相當舒服!」

        這心瀝反應,正是本門太極拳內動最好的詮釋。一般運動以動手、動腳出出汗、喘氣來達到活絡筋骨,具有養身目的。但本門太極拳既強調三純「純炁功」、「純道家」、「純先天」的太極拳,因此不是用想或想像產生的炁。因崇黃老學說,以理領拳,以陰柔克陽剛。先天則是返回先天純真的狀態,因此沒用到半點力量。
        故練習太極運動十三式」也是同樣道理,完全由「下而上」不動手」的情形練習,既沒有肌肉伸展,沒有出力狀態,由於內動,練完當然舒服。且一些症狀如:五十肩、腰酸背痛、網球肘、肌腱炎、足底筋膜炎也會迎刃而解,真正達到養身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