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不注意細微處僅能摸到道家太極拳的外表。

99/05/18台中基礎班〈學員張騰英整理〉

     幸福的日子總是過的特別快,來這邊學拳已過了一個月,感謝教練的用心與不厭其煩的指導,但在練拳過程仍會感到一絲挫折,大概就如求學總是會遇到瓶頸吧!
        道家傳統太極拳龍形三折之落胯、腳要虛實分清、平行移位等聽似簡單,但要做的落實,卻受到先天的習慣而頻頻犯錯。我兒子觀察我練熊經時,發現我膝蓋有內扣情形,向左或向右轉動時,實腳膝蓋會搖動擺動,我自己也感覺身體重心移於實腳時,湧泉無法與百會作軸心轉,胯、膝、踝也沒保持三摺疊。為求正確只得在鏡子前練習,這樣又違背太極拳的精神,不是快快樂樂、自自然然的練,而是帶著拙勁、僵勁。今天教練針對我的缺失逐步修正調整,諸如胯要落是胯關節內收有下落之意即可,臀部要鬆要向前迎,要含胸拔背,背不可駝等。今天落胯確實,膝蓋比較不酸腿也輕鬆了。
        道家功法有時愈簡單愈難練對、練正確。誠如教練所言,凡事未知時,知難行易,但已知時,又往往知易行難,所以務須有恆,隨時隨地善用時間練習,才能真正獲益。

教練的話:
        道家太極拳愈簡單愈難練對,這些簡單的動作就是我老師說的前三個月的功夫;因此要練好道家太極拳先從基本的落胯、移位、關門著手。自己回家練時,由明顯的錯處改,如虛腳先移位、上半身先關門等動作。到這些動作都改了差不多了,再改細微處,如移位時保持中定、不可歪斜、虛胯要落、腳停手停、不動手等,能注意細微處才能練好,不注意細微處僅能摸到道家太極拳的外表。
        因此來上課時針對自己遇到的問題發問,回家後勤改動作,但因改動作,非常有挫折感,容易有放棄念頭。惟在不斷的關照下,錯誤的動作會愈改愈少,就會有成就感,但要經得起寂寞,等到哪天發現要睡覺時因當天沒有練太拳,造成渾身不舒服時,趕快補練,此時的境界已經與太極拳結合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了,任何事情、身體有狀況,都能以太極拳角度解決的,不會有難題產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