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8日 星期日

但由於太用意,反而肢體變化較沈重,不夠輕靈,盤拳架無法隨炁而動!


         鄭曼青師爺學拳年代外家拳盛行,由於都強調馬步要有力,因此對虛實分清較不重視,鄭師爺在楊家學拳時,知道鬆的重要,但仍受虛實不分理論影響,後承張欽霖祖師爺傳授「左家功法」開始在內動方便下功夫,漸走向追求「虛實分清」,更在黑皮書有說「虛實分清為第一要」並在講解攬雀尾左掤時,敘述站法為「前腳七分實,如直向地下栽植,後腳三分活力,向前推進。」對虛實有解釋,唯學習者會誤以為
絕對要虛實分清!

        吳國忠先師隨師爺學拳時,師爺教的「三七步」,特別強調是三分意,不是力。而跟著先師練拳過程,開始也是誤解要絕對虛實分清,定式時,要求將虛腳抬起,表示做到了!

       但後期先師開始強調先三(虛)七分(實),然後二八分,再後一九分,最後,只帶點意思意思,沒有絕對虛實分清!經此觀念改變,近十年了,不管移位或站定式,都修正讓自己中定保持在兩腳之間,不再因絕對虛實,將身體站歪,減少髖關節及膝蓋因承受身體重量的痛苦,經此不斷修正,慢慢讓地氣及天氣,因身體保持中正,進體內較快速、有效,雙手勞宮比以前更有炁感。也由於身體靈活了,盤拳架的轉折比較能一氣呵成,漸能體會「一舉動周身具要輕靈」的妙處!

       隨著借天地炁的靈活,加上「左家功法」的旬日增長,練拳更深知,腦袋不可雜念太多,愈想要有,反而愈沒有,也就是想要心念起,意在炁先,以炁運身,但由於意念太重,太用意,反而肢體變化較沈重,不夠輕靈,無法隨炁而動。只有在「似有似無」的情況下,才略有肢體隨炁而動,可惜「左家功法」掌握還不夠,期盼自己再努力加油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