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5日 星期三

111/06/14科博館班本門太極拳不能求「有」,需「捨」及「受」,才能做到發勁不出力!」


       由於拳架已上過多次,為提高學習興趣及印證路徑有無錯誤,讓學員互相練習發勁,並一再提醒須依照「金樑換柱」練法在「炁」下時,即發勁。但大家面臨發勁瞬間,想打人的本性就表露無疑,不是出蠻力就是身體撐起來打,結果可想而知⋯⋯⋯「亂七八糟」。

         為修正學員觀念,再次強調只有「炁下」(屬陰)才能發勁(屬陽),因本身「炁下」,對方才會倒向發勁者,根自拔,發勁才會輕鬆,這是本門太極拳異於別門別派的地方(https://youtu.be/0P14_zsQdGY)。當然開始練習有外形是過程,但需經過不斷修改,練到完全不動外形,只是「炁」動發勁,才是「純炁功太極拳」的境界!

        聽完指導後,學員第二次互相練發勁,發現有改善一些,但仍是在關鍵時刻晚節不保,出力想推倒對方。課程上完,檢討時,有學員就說:「本門太極拳要完全打掉以往的觀念,不能求『有』,需『捨』及『受』,才能做到發勁不出力!」

        這是很好的觀念,但不是在練習發勁才具備,而是平時就須養成,故鼓勵大家多看鄭曼青師爺、吳國忠老師所著的書,行有餘力線裝書更要看。如此中國五千年儒家、道家、佛家的觀念才能深入了解,思維、習慣在潛移默化之下養成,發勁瞬間仍能保有氣定神閒先機,自然把對方根輕而易舉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