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日 星期日

110/12/28科博館班 學員能在八、九年內,知道如何內動。比我學習花費十餘年,才漸漸悟出如何內動幸運多了!


            今天有學員主動心得分享:「練了本門太極拳八、九年,最近才知道如何內動,感受『炁』的存在,一些舊疾如懼高症,以前爬高山都會出狀況,半途而廢。遊黃山坐纜車,因懼高一路閉眼睛,同伴叫我看風景,都不敢張,錯失觀看奇松、怪石、雲海的美景。前陣子與朋友爬高山竟能一路順暢,享受高山的美景,返途迄今心裡充滿了喜悅。而胃食道逆流、暈眩等症狀也漸漸改善,不會三不五時發作影響作息!」

        很高興該員能在八、九年內,知道如何內動。比我學習過程花費十餘年,才漸漸悟出如何內動幸運多了。因此會常說傳承左家功夫是一代比一代進步!

        記得先師於民國九十七、八年左右〈詳細時間已忘〉,在上文課時,舉了許多內動與外動不同例子,大家才略有悟道,當時先師也表示:「看大家表情知道,已能抓到重點了,非常高興!」

        由於本門太極拳與一般武術走全不同路線,不講求速度、力量、肌力、感覺,因此沒有所謂的站樁、蹲馬步、重量訓練,而是講求本身「炁」「地炁」、「天炁」三者合ㄧ的訓練。與以往學習思維完全同,思維改變非一朝一夕,故須一步一腳印漸悟的累積,「炁」才能透到筋、脈、膈、血液、細胞內。因此路徑需如鄭曼青師爺所說的「先有聽勁、懂勁階段,然後慢慢掌握『由著熟懂勁階段而階級神明』」如學習幾次即能入手,號稱已能「內動」、「發勁」,大概所學只是感覺及技巧,非由內而外的渾身是手手非手的功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