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知道由下而上的練法時,再從練拳架落實成為習慣!

    99/09/20台中進階班〈學員賴榮迪整理〉  

        我覺得練習推手和練拳架最大的不同感受是在湧泉的旋轉,平常我們在練拳架時,對湧泉的感覺不會很明顯,但是在練習推手時,每一個動作都很慢,動作也都不大,同時,教練教我們要以湧泉帶動,要慢慢的旋轉,這時我對湧泉的感覺就會比較能察覺出來,而以湧泉帶動的時候,所有的動作都很小,但是湧泉感覺卻是比較明顯的。
        教練告訴我們之前教授的借筷子練習,目的就在為後續的推手打基礎,練筷子主要就是要練不動手,而要用湧泉來帶動身體跟手,雖然只是小小的動作,但是體內自然會產生炁,反之,若動作太大,那一定是上半身先動,炁就會不連貫了。所以,我們在家自己練時,也要注意用湧泉帶動身體去旋轉,這也是道家太極拳一貫的要旨所在。
教練的話:
         練習拳架沒有感受到湧泉的旋轉,是因為注重招式,且都是在練上半身,現在練推手會感受是湧泉的旋轉,表示已不注重手上的招式,練的是腳下工夫,但此法養成習慣後,就不要再想湧泉如何轉,否則會執著因為炁的旋轉是自然的不要太強調旋轉。其他派別因注重手法,因此會練完三十七式再練二十四式,再練四十二式,再練練六十四式、越練越多表示自己博學,兩者差異甚大!
         當自己知道由下而上的練法時,再回頭不斷練拳架,讓自己把太極拳不動手的拳理落實變成習慣跟本能,就會逐漸走入道家太極拳的領域,當你與人動手時就會以聽勁聽出對方的缺點,自然動手會比對方快而將對方發出丈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