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六合真氣任我盜有禦寒及抵抗感冒效果!

        有學員提問六合真氣任我盜的練法,並示範演練,發現該學員練時兩手是拉開不是捲合,提醒練的時候,動作不用大,只要一點點的轉動,就可以達到真正的內動的效果。有學員立即分享做此動作時配合呼吸手掌會麻麻脹脹的;另一位則表示小手臂會溫熱,我則建議不須太注意呼吸,只管慢慢做捲合的動作,尤其在寒冷天氣做個五、六十下時,全身會有暖暖的感覺,有禦寒及抵抗感冒效果甚至能改善心臟不舒服的毛病。
      另請上星期示範的吳學員再次演練熊經,發現動作已比上次進步很多,但肩膀仍然很用力,經按住其肩膀,才略有改善。雖然上星期已被改正了,吳學員可能也以為自己做對了,但實際上在示範時,肩膀仍然會先動,表示習慣不是一下子就能改過;而沒有達到上下有根的旋的要求,對養生功能也打了大折扣。有時候我們對太極拳很喜歡且對身體健康幫助很大,因此練得很勤快,但是若是練錯了,那就會浪費了時間且習慣養成不容易改,很是可惜。因此,每週上課時,建議大家有問題要提出討論,在得到答案後,回去逐漸改進,每星期改一點,半年後必定對自己拳架及身體有很大的幫助。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105/02/24頭份班只要肩膀先動,膝蓋必定擺動!

          新班教拳架的「左掤」課程後,在上文課時,有學員反應膝蓋不舒服,請他出來演練一遍,發現在第二、七動,都是以肩膀先帶動關門,且速度太快,告知此缺點會造成膝蓋擺動而造成不舒服甚至疼痛,並請其他學員觸摸他的膝蓋,發現只要肩膀先動,膝蓋必擺動,因此建議在無法掌握「上下有根旋」的方式前,先以慢動作來關門,經反覆練習,不舒服的感覺才有改善!










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

值得終身學習的太極拳

                     文昌(常朔)心得分享
   「黃帝內經_靈樞經_本輸」:有提到『腎出于湧泉,湧泉者足心也』,衍生出中醫的養生觀念為「精從足底生」,中國古代聖賢的智慧是現代人無法想像的,就如同黃帝內經之著作雖不是黃帝軒轅氏自己所寫成,但絕對是當代先賢的智慧所彙集而來的大作,讓外國人驚嘆不已,現代人或許看不懂其內容,所以無感,但從國外研究的報告卻常常能發現不一樣的風光,同樣地,聖賢留給子孫的還不僅於此,太極拳亦復如是。 
    從小就喜歡武林高手的動作,學生時代也會參加跆拳道社團訓練身手,但從事電腦工作的特性往往長時間窩在原地不動,體力狀況當然每況愈下,但有機會練習太極拳後,開始對緩慢的動作更能加快氣血循環之功效產生信心,走起路來腿力也可逐步提升,只要自己有興趣持續學習自然會有感受,加上年齡、空間、時間皆無限制之特質都讓自己沒有拒絕持續練習太極拳的理由,就算不很勤奮,但也不會輕言放棄,學太極拳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釋放生活中壓力對身體造成的不適,也會生出一些些愉悅的感受。所以就算無法保證長命百歲,但在活著的時候讓生活品質提升了,這就是最好的回饋。 
    對於學習太極拳的過程建議可以慢慢摸索自己學拳之目的,無論是為了運動流汗、緩和放鬆、調整體質或鍛鍊身手、甚至於拓展社交...等,都可成為驅使自己學習的動力,道家傳統太極有一些基本功的動作,在單一動作練習時只要保持身心放鬆,慢慢地就可以培養出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
    此外有一個觀念可以提出來探討:太極拳的門派雖多,基本的觀念理論上應大同小異,後學個人的認知:無需刻意融合各家的專長成為大通家。實際上各種門派皆就其著重之特點形成不同的練習方法,如同前述每個人踏入學拳之路都有自己專屬的心路歷程,追求之目標不同就有不一樣的機遇,若遇到好的啟蒙能讓日後的學習長久不輟,以終其身,如此漸漸獲得健康,就是多生累劫修來的福氣,初學者的重點是過程中身體有任何不舒服,一定要提出來請教老師找出問題並矯正不適當的動作,如果因沒有矯正造成關節損傷而放棄練拳,那真是斷送愛上太極拳的寶貴機緣,甚是可惜。
    在道家傳統太極的練習方法就有這種可長可久的特性,只要保持開闊的心量接受不同的資訊,從中抉擇適合自己身體及生活模式之方法,讓練拳如每日用餐,可清淡、可豐盛,但不宜一次吃太飽,老師都說練習原則「如每天一張紙」,養生的概念與其波濤洶湧不如細水長流,滴水穿石,日久自然見其功,這就是後學自己接觸道家傳統太極之感受。 俗語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好的習慣是無法等到退休再培養,活在當下培養有益身心的習慣與興趣,太極拳、學佛、研經、中醫的養生哲學...等,都是目前持續培育的生活習慣,請記得:【只要有興趣就會持續不間斷】。 

105/02/17頭份班






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