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109/12/31竹南班移位平整均勻的要求!

        張三丰祖師遺論太極拳經:「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乎於手。」「移位」須遵守上述規定,因此虛腳即是在前,也需與後腳的實腳一起動’如此移位才能平整、均勻!
移位要求:
一、前後腳站定式時,雖有前後之分,但兩腳的胯是同一條線,所以不管前移或後退,兩腳都是一起動!剛開始不習慣,稍帶一點意念,練一陣子就不要有任何意念,否則會炁滞,無法「一舉動周身輕靈」!
二、移位不要有意向下或前後,如此,湧泉會踩死,炁上不來,無法與本身的炁交換。故只要往前、往後移位即可,炁是自然往下走,惟需注意有無高低、歪斜。


 

109/12/29科博館班肋骨旁的皮膚也會「皮肉分家」,達到「脫胎換骨」目的!

      「金樑換柱」與「降魔降心」是每次上課必練的功法,唯兩者產生不同的結果!後者曾撰文寫過,主要練體鬆、心鬆、添油功夫。前者則練「炁」的開合,達「脫胎換骨」目的!
        先師在山莊最後幾年,沒事會練幾下「金樑換柱」,主要是將身上不好的「炁」與天地的「炁」做交換!
        本功法,以兩人一組練習,未練習者,將兩手放在練習者的肩頸及肋骨旁,練習者做微向下落及向上升。若做對,每次往下落,則肩頸會有炁往下,向上則炁往上,如同海水漲潮、退潮一般。而肋骨旁的皮膚也會「皮肉分家」,達到「脫胎換骨」目的!
        練習多次後,即知肩頸是本身炁與外界最直接的管道,是自然而然產生,不會管到鼻子如何呼吸了,也不會有腹呼吸、逆呼吸、胸腔呼吸的困擾!


 



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109/12/28台中班養丹讓因肝不舒服、疼痛,睡不好的情形,改善了許多且因熟睡會打呼了!

        學習任何事情「態度認同」是非常重要的, 本門是「純道家」、「純炁功」、「純先天」三純功夫,因此對健身、修心養性有一定功能。尤其「純炁功」對本身有毛病者,更是比任何想出來的氣功更有效果,故上課時,常勉勵學員只要有空多練「橐籥功」,練累了就練「養丹」身體一定很快有所改善!
        結果把話聽進的學員分享如下,:
一、有心臟不適者,規定自己早晚一定要練五百下,一個月下來明顯改善,如很少感冒,也不再叫救護車送醫院急診!
二、有糖尿病力者,早、中、晚各練三百下,六個月後血糖明顯下降,目前處於平穩狀態。
三、有肝臟不適者,沒事就練「橐籥功」,練累了就練「養丹」,以往因肝不舒服、疼痛,睡不好的情形,改善了許多且因熟睡會打呼,氣色也進步很多!
        學習本門太極拳,相信它的功能,心無旁騖執行,必如前述例子有重大收穫。不要聽到別的氣功好,而一心兩用的再去學習,認為萬法歸宗,學越多功夫越好,反而效果更差。因為不動肌肉、不求感覺、自然呼吸與所有的氣功完全不同,這是本門特色,希望大家珍惜入寶山的機會,能得到真正健身、修心養性的目的!

 

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109/12/26苗栗公館班練本門太極拳除身體健康外,也能福及家人!

        「養丹」是本門靜態練炁非常好的功法,常會在課堂建議大家勤練對體力恢復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有些學員得到好處會分享心得。
        舉兩例與家人有關的案例:
一、家中有五歲小孩,常會發燒超過39℃則使用肛門塞劑處理,但小孩會喊痛,做父母的會心疼,因此會教小孩「養丹」,惟小孩較沒耐性,需半帶威脅:「如不好好做,要塞屁股會很痛!」小孩安靜做不到一分鐘,很神奇的體溫會慢慢下降,不再發燒!
家中有二個小孩,每次睡覺大的很容易入睡,小的二歲多,都不安份,要哄很久,才入睡。由於聽到上述案例對小孩有效,但自己小孩太小,不會做,乃自己  「養丹」,很奇怪小的,竟然受影響恨快入睡!
        上述案例,可見練本門太極拳除能得到身體健康的好處外,也能福及家人,希望大家多努力練習,也廣為宣傳!

 

109/12/24竹南班初時大家認為沒什麼問題,等到以兩人一組練習時,才知困難重重!

「移位」是本門基本功,教學前會示範如何直直往前、往後「移位」 然後每位學員一起練習,初時大家認為沒什麼問題,等到以兩人一組練習時,才知困難重重!
        因為「移位」要求的重點是:
一、雖有前後腳之分,但不管重心在前腳或後腳,都是一起「移位」,不可前腳先動。
二、「移位」是整體由下而上,不可習慣性的上半身先動。
三、「移位」路線是走直線,不可習慣性的往前腳方向走。
四、前移、後移不可習慣性重心腳的交接而下蹲。
五、只是「移位」不要有求湧泉有感,而用力往下踩。
        如能依照上述規定練習,剛開始會因不是平常的習慣,產生很大挫折,但肯下功夫改、練,久了,自然而然輕鬆做到,不僅不會膝蓋、大腿不舒服,且體驗到「行炁」的好處!

 

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109/12/22科博館班「橐籥功」學習過程,本能手會用力!

       「橐籥功」〈六合真氣任我盜〉是本門太極拳外形動作的總和,目的是學習天地生生不息的開合,如天地一個開合〈春、夏冬〉為一年。月球一個開合〈漲潮、退潮〉為一月。地一個開合〈白天、晚上〉為一天。以任督二脈開合達養生之道,同時也是武術運用陰陽同出的表現。鄭曼青師爺說:「傳統太極拳最高是接勁,會了接勁,黏連貼隨便成了費詞。」接勁是含吞吐於剎那之間,吞是弓,吐是箭,功夫是要練到而不是想到。
       本門是練純炁功拳,故學習過程強調有力不出力,惟人出生後,本能手會用力,藉由「橐籥功」修練逐漸改變動手習慣,因自己不知「動肌肉」與「鍊炁」區別,因此以兩人一組練習。
       未練習者雙手輕搭練習者腕關:
一、對方用力時。
二、對方拉開時。
三、對方雙手鬆過頭,未保持美人。
        經過前述改正,練習者雙手指尖會慢慢出現麻脹舒服感,練完全身舒暢!如未經過此課程修正,自己是無法分辨動手與不動手的區別。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

109/12/21台中班兩位學員同時做「養丹」, 結果產生不同情形

        兩位學員同時做「養丹」,由另一位學員手放在她們的丹田前,以體驗「養丹」的效用!
        結果產生不同情形,沒有練過任何氣功者,出現溫溫的熱氣;而另一位則較為強烈,問她有無練過氣功,她回稱:「沒有,但很久以前有練過瑜珈,這樣也會影響?較熱難道不好嗎?」
        由於我們出生之際都是自然呼吸,後天學習氣功學到「順呼吸」、「逆呼吸」、「腹呼吸」,以致養成習慣,故即使已有一段時間沒練,但習慣難改!而本門學的是「純炁功拳」追求陰陽調和,故以溫和為主,太熱即陽剛之炁!
       那位學員問如何解決,建議以數數目方式,轉移注意力,即老子道德經説的:「有則執著,無則落空」,結果,熱氣緩和許多,表示,開的藥方有效的!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先師生前期望推動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終於通過!


       先師生前期望我們推動太極拳
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結果在本12〉月12日至19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於線上上召開第15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中國大陸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此消息令人振奮,中國人五千年的哲學與養生的思想,終於獲得肯定!
       央視報導稱,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報導稱,「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迴圈、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在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促進身心健康、推動人與人和諧共處、增強社會凝聚力等方面,太極拳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109/12/19苗栗仁愛國小班再次檢驗學員的動作,發現仍然輕微的動肩胛骨!

        上次學員反應練「橐籥功」感覺炁有往下走,結果發現僅是在練肩胛骨的運動,當場改正後,認為已能走向正確的路線。

        事隔三週,今天上課,再次檢驗每位學員的動作,發現該學員雖動作已改善不再用力動肩胛骨,但仍然輕微的動,告知有此問題後,他反問:「如完全不動,會沒有感覺,這樣練怎麼知道有無練對?」

        本門太極拳不同於其別的門派地方是不動手,由下而上,由內而外,但實際操練之下,常常習慣難改,不自覺動肌肉、由上而下,如果不告知,可能都認為這是正常的。

        因此糾正該學員後,他明知動肌肉是不對的、但習慣使然,且求感覺是練習者認為有無進步的依據。他再追問:「我不求感覺,怎麼知道自己有無練對?」

       不錯這是練習本門太極拳的困惑,由於所有動作都是反常態,所以在無法知道自己有無練對之下,最好方式就是來上課,聽聽該如何依拳理練習,與其他學員互動知道自己的問題,回家多練習並看先師及鄭師爺的書,如此不僅不容易練偏也進步快!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109/12/17竹南班都是太專注,表情非常嚴肅,且動作僵硬!

        有學員反應:「每次團練為什麼個人速度,總是最慢?」為找出問題,請他上台演練拳架到單鞭。表演完畢,其他學員馬上點出問題:「每一式的轉換都會停頓,且神情非常嚴肅,讓人心情不舒服!」經詢問結果,原來為求完美且以前練過氣功,以致很自然,下一意思的注意呼吸,建議他以數數目方式轉移注意力,再演練一遍,果然改善許多,看的學員也感覺心情舒服多了!」
        其他學員也主動一一上台演練,結果都是太專注,表情非常嚴肅,且動作僵硬,不符合張三丰祖師遺論「太極拳經」:「一舉動周深俱要輕靈」。
        得到結論,練拳要注意腳停手停,又有要注意不動手,又要由下而上,又要‧‧‧如此要面俱到不是那麼容易,唯有先改一個缺點,有成果再改下一個缺點。如此一年下來,必能改掉許多習慣,進步神速,令人驚嘆!

 

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

109/12/15科博館班接勁者需保持原形不變!

       本門太極拳會令人著迷,是因為鄭曼青師爺及吳國忠先師發勁厲害,即使對方有所準備,都能輕易發人三步之外,但要學會發勁就需學會如何接勁。
         練習接勁,發勁者需由湧泉餵招,若有肩膀或腰發動,練沒幾下,會手、腰都酸。而接勁者需保持原形不變,接對方的勁到湧泉,能接到,必能由湧泉發。若有彎腰、蹲膝蓋除接不到勁外,也容易受傷!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109/12/14台中班「九變九是歸元法」再次複習以行炁為主!

        太極運動十三式第九式「九變九是歸元法」第一、第二動初學者雙手互拉,伸展肌肉可獲得極佳的效果,但如已學過拳架懂得內動重要後,再次複習本式,則以行炁為主!
        本式藉由雙手開合,以達行炁目的,如此維持道家太極拳不動手原則,且能持續依照「十三勢行功心解」:「以心行氣,務令沉着,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依照內氣運而後動,練完心情比起前用肌肉較不會浮躁,呼吸急促,而由於因行氣順暢,五臟六腑如同洗一次澡的舒服!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109/12/12苗栗仁愛國小班也能感受漸漸溫暖的炁,且心情跟著沈澱!

        在上課中,看到學員在做錯誤的「養丹」,乃檢查每位的動作,結果竟有幾位沒有合符要求,可見教過的「純道家太極拳」,練習久了,會不知不覺恢復自己認為對的動作,而違反「純先天太極拳」的要求!
         為讓大家享受本功法的好處,再次說明及示範,並逐一檢查,原來沒有感受好處的學員,經糾正後,發現手明顯麻脹且全身舒服。而未練習者手放在練習者的腹部前,也能感受漸漸溫暖的炁,且心情跟著沈澱!



 

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109/12/10竹南班拳架左掤道家傳統太極拳真正的開始!

        左掤為道家傳統太極拳真正的開始,掤履擠按在太極拳象徵乾坤坎離四卦,代表天地水火,是八卦原掛之乾,為天為資始,為太極拳啟動運作。七個分解動作確實做到「平整、均勻」、「由下而上」、「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一處有一處虛實,虛實總此一虛實」養成合乎拳理之動作習慣,不要只求熟練而死練、傻練外形的動作


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

109/12/08科博館班先會接勁才能夠發勁!


本門太極拳發勁特色是陰陽同出,唯要達到此境界,需先練習接勁,要能「受」(陰)才能「給」(陽),沒有經過「受」的練習,無法體驗先陰後陽的妙處,更無法瞭解最後「陰陽同出」的發勁!

2020年12月7日 星期一

109/12/07台中班依法練習之後練習者反應:「周身舒暢!」

        太極拳運動十三式第八式「八彎內炁九竅」最後一動,彎腰低頭慢慢起身,容易動肩膀或扭腰,如此練習,肩膀跟腰都易產生疲態,對頸椎、脊椎、腰、肩受傷復原效果有限。
        因此以兩人一組方式練習,未練習者輕扶練習者肩與腰,叮嚀不可擺膝蓋,由腳底湧泉為主,協助左右慢慢起身,依法練習之後練習者反應:「周身舒暢!」但如未依照未練者的叮嚀,而自主性的起身,由於動肩膀或扭腰,則仍是肩膀跟腰都酸痛,沒有達到本功法養生目的。

 

109/12/05苗栗仁愛國小班發現自己僅是在練肩胛骨的運動!

        有學員反應:「練橐籥功炁往下走,夾脊越練越有感覺,是否正確?因為老師練橐籥功時,曾摸過雙腿,發現炁是往下走!」
         這問題讓我想到先師以往上課,常拋出問題,要我們找答案。並告知給答案,就不是自己練出來的!
        前述提問也是知道答案,而在練拳過程追求結果,其實練「純炁功拳」最好不要求感覺,因為「炁」是無味、無色,看不到,摸不到的,故練習過程最好依上課獲得的方式練習,若有感覺必定動了肌肉或想出來的。
        因此請這位學員示範平常練習橐籥功動作,之後再幫他練習,結果他發現自己僅是在練肩胛骨的運動,而不是練任督二脈的開合,而後者的練習手明顯麻脹。經本次改正,大家對肌肉動與「炁」動應該會有更明確的方向!

 


2020年12月1日 星期二

109/12/01科博館班要會發勁先學會接勁!

        會學習道家太極拳除知道能養生外,也因這門太極拳能發勁。因此學了一段時間,有些人就想要練發勁,但沒有接受「接勁」的洗禮,就要發勁,會不自不覺使出原本蠻力打人,有此情形不如一開始直接去練外家拳較快!
         本門太極拳能發人三步之外,是由於陰陽同出的發勁,而這個勁法屬陰柔勁,不是陽剛之力。故一定需學會吃虧(先陰),才能發勁(後陽),本日課程即是練習如何接勁!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109/11/30台中班神態比兩小時前進步許多,我都驚訝未免太誇張了吧!

        今天發現兩位十月才加入的新學員,氣色比剛來時好很多,因此讚美她們,結果兩位都說,自從參加太極拳的課程後,睡眠品質很好,都能一覺到天亮。以往很容易驚醒,睡眠品質不佳,以致性情、身體狀況不好,很慶幸能加入太極拳的行列!
        而今天才來上課的男學員,問上課內容時,說話有氣無力,神態也委靡不振,判斷有病纏身,結果他自己說才動完手術沒多久。我建議他:「不要太急,只要來上課,回家每天如法練,有問題上課再提問,術後復原應該會很好!」到了下課時間,他主動表示:「練完,整個人非常舒服!」再看他的神態比兩小時前進步許多,我都驚訝未免太誇張了吧!
        原來新班今天課程是「七巧連環神仙手」也重點複習上週上的「六合真氣任我盜」(橐籥功),由於橐籥功是本門太極拳的總綱,因此練習特別有效果,可見道家太極拳是值得修煉的!

 

109/11/28苗栗仁愛國小班 練太極拳,養成對事情有效一刀兩斷的決定!

        推手練習,是檢測拳架學習過程,有無符合拳經要求。如對手無法正面移位,而走歪斜,必定拳架也無法平整,且手並必定非常重。 
        兩人對練,前提動作需熟練,練一段時間就要指出對方缺點,開始難免會有錯誤,惟判斷多次後,由於聽勁進步,正確率會提高。
       故推手除練聽勁外,也培養自己對事情的判斷。練太極拳就是養成對事情有效一刀兩斷的決定,個性如優柔寡斷練一段時間會有意想不到的改變!


 

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109/11/26竹南班預備式!


預備式是練習道家傳統太極拳前的預備動作。共有六個動作,都是在平靜中不露痕跡完成,也是動中求靜「人不知我,獨我知人」行炁基本功。
練前需肢體、思維都能放鬆、呼吸調勻、排除雜念,達到天人合一境界。
第一動:全身重量落右腳,開始分陰陽,身體保持安舒中正。
第二動:左腳根外旋,全身仍保持安舒中正。
第三動:左腳向左盪開一步,腳根著地,全身仍保持安舒中正,不可隨著擺動。
第四動:全身保持安舒中正,不歪斜、高低移至左腳。
第五動:右腳尖由45度轉正,但不可由肩膀幫忙,全身仍維持安舒中正。
第六動:左腳中心一樣不歪斜、高低移至兩腳之間。
如此不露痕跡,以行炁方式完成預備式六個動作。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109/11/24科博館班初階發勁練習!

        

       初階發勁練習,兩人互握雙手,發勁者只要輕輕鬆鬆晃動,即可將對方發起,但這種發勁還是手出力,且耗炁!
        進階則需靠湧泉發動,比較不耗炁,被打者較舒服,唯若對方力大,則無法將對方發起!真正發勁,需順其勢,在將接未接之際,對方毫無感覺被發出三步遠!

 

2020年11月21日 星期六

109/11/21苗栗仁愛國小班不知如何「落胯」練習太極拳僅是一種健康操!

        有學員在群組反應:「用文字敘述如何落胯!」這是好問題,但由於落胯是本門「練看不到的功夫」要文字敘述,就不是那麼容易!即使先師在其所著:「太極拳道幾」有所說明,但每人詮釋都各有不同,尤其多落入追求外形的落胯。
        因此本次上課教導,再次說明如何落胯,並要求兩人一組練習:
ㄧ、練習者以蹲膝蓋,或坐下方式,未練習者手放其頭頂,發現幾乎沒有感覺。另外手放其大腿或小腿發現更有力!
二、練習者照上課知道的方式落胯,剛開始幾乎沒有感覺,但練習多次後,不管心境及身體都會輕鬆。而未練習者手放其頭頂,發現只要有如法練,手的麻脹會越來越明顯,而大腿或小腿也沒那麼僵硬!
        鄭曼青師爺強調「落胯」是全身鬆不鬆的一把鑰匙,若不知如何「落胯」,練習太極拳僅是一種健康操,要想「炁遍周身」的養生,「渾身是手手非手」的將對方發勁離地三步遠,只能如鄭師爺說的:「我不吿訴你,你三輩子都不知道!」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心得分享 落胯在鳥申的過程是非常重要關鍵!

        今天上課師兄師姊提問「鳥申該如何做?」在指導過程中,老師先讓一人依鳥申要訣單腳站定後,由另一師兄協助落胯完成鳥申的動作。以旁觀者的角度當然覺得有點不科學,但輪到自己上場體驗,才驚覺落胯在做鳥申的過程中的重要。

        在鳥申的「外形」動作中,實腳站立,虛腳「抬起」。當虛腳抬起同時,由師兄引導協助落胯,會覺得抬腿特別輕鬆,原本自己做鳥申時,每次大腿抬高後,隨著鳥申數次擺盪,便會不自覺往下落(大腿下垂)!但掌握落胯訣竅後,則實腳能站得穩穩地,不會搖搖晃晃的勉強站定式。同時在擺盪的過程中,依落胯的要訣才驚覺曾經以為的鳥申還是跟老師說的鳥申有著巨大的落差。

        以往的練習,除了未能把落胯融入動作外,也會犯下蹲、腹部用力或虛腳出力踢,造成身體搖晃及小腿僵硬等問題。犯踢虛腳習慣,造成小腿僵硬等問題。經過這堂課的修正,心得是:若能掌握落胯的訣竅,則身體穩固不易晃動,做鳥申也不易疲勞。

        這時又想起老師說的道家太極拳是「改錯拳」,發現錯誤才能更進一階,練拳更懂得謙虛。在與師兄互動的過程中,除了自己調整錯誤、掌握訣竅外,藉由發現他人的問題,也能讓自己少走冤枉路。難怪老師說過,幫人練也是自己在練!

        希望藉由落胯在鳥申的過程是非常重要關鍵的心得與大家共勉!

          公館班顏樹榮

分享聯合 報重訓練到力竭,當心膝蓋退化性關節炎!

 2020-11-10 09:15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再撐一組50公斤槓鈴深蹲。」36歲史蒂芬(化名)即使腿軟,但仍追求「力竭」,也就是無法再多做任何一下,短短兩個月內靠著重訓加有氧,體重從90公斤降至82公斤,提到訓練,總讓他津津樂道。

      不過,日前他挑戰一天內三小時重訓,隔天膝蓋出現「咔啦咔啦」聲,連續一周無法順利下樓梯,就診才發現過度訓練,膝蓋軟骨磨損退化,醫師提醒毫無節制的訓練,退化性關節炎恐提早上門。高雄長庚醫院骨科部關節重建科教授李炫昇表示,重訓導致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提前報到,過去每年僅有零星個案,近年健身風氣盛行,相信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趨勢愈來愈嚴重。

      退化性關節炎是指膝關節在長期受力下,導致膝蓋軟骨磨損、退化,少了軟骨緩衝,骨頭與骨頭之間磨損,恐形成骨刺關節變形等,過度運動是原因之一。

      李炫昇表示,但過度運動後遺症多。膝關節由遠端股骨、近端脛骨、髕骨、關節軟骨、半月軟骨、內外側副韌帶、前後十字韌帶、髕骨韌帶、肌肉、肌腱組合而成。以負重訓練而言,最常傷害的就是膝關節周邊肌肉、肌腱、關節軟骨以及半月軟骨,姿勢不正確、過度使用易造成膝關節傷害。

      李炫昇表示,運動時膝蓋施力與受力須要呈現垂直狀態,此時才會呈現正向壓力;舉例而言,騎腳踏車時,椅墊必須要調整高度,踩下踏板的瞬間,腳與踏板必須垂直,有些選手站著騎腳踏車,對於膝蓋都是負擔。

力量擺錯 膝蓋負荷更重

      同理,深蹲或其他需要用到膝蓋力量的負重訓練,姿勢一旦不正確,力量擺錯地方,膝蓋反而承受更高的剪力(Shear),膝蓋在旋轉時就會增加軟骨的耗損機率。另外,即使姿勢正確,但連續運動的時間過長,同樣也會增加膝蓋的負擔,許多極限運動的選手,運動生命都不長,與此有絕對的關係。

      李炫昇表示,不少民眾健身有錯誤觀念,認為「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重訓完一定要全身痠痛,才表示運動到位,事實上,正確重訓後,即使身體痠痛不適,也能在一天之內消失,當痠痛超過二到三天,就可能是姿勢不正確或是過度運動導致。

施打PRP 只能改善疼痛

      一旦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現行的醫學僅能暫時延緩或改善疼痛,如施打玻尿酸或是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PRP)。李炫昇表示,不少民眾會以為施打PRP能讓膝軟骨回春,其實PRP只能幫助受傷肌肉韌帶組織復原,換言之,僅有改善疼痛的效果。

      無論是玻尿酸或是PRP,甚至是近年流行的幹細胞治療,都沒有辦法讓軟骨復原,也無法透過施打這些藥物,取代膝蓋置換手術。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109/11/10科博館班學習本門太極拳,難在如何區分對錯!

        若不告知「移位」需「平整、均勻」,可能會認為很簡單,但示範如何直行「移位」,並要求如法練時,就會知道不是那麼容易的!
       依往例兩人一組練習,未練習者會發現練習者,很容易上半身先動,走斜線且會高低。當未練習者要求不可如此時,練習者反而不知如何移位!
       主因是未練太極拳前,都是動手,移位是前腳先動且自然往另一腳走,以致規定需依拳經:「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乎於手」時,就會不知如何由下而上的移位了!
        這要求看似簡單,但實際操練並不簡單。即使在要求下做對,但做了一、兩次又會恢復上半身主導造成前腳先動走斜線,故學習本門太極拳,難在如何區分對錯。即使知道對的練法,但由於習慣使然 ,需經過不斷演練再修正,再修正,才能練到如拳經要求的得心應手,如此,才能說自己在練「純道家太極拳」,而不是在玩上半身動的太極操,發勁靠手推!



 

109/11/09台中班看不到的功夫,是緩緩、慢慢、一步一步的修練!

       學習本門的太極拳是「純炁功拳」,上課總是建議學員不要求感覺,只要如法練就好。有學員反問:「為何求感覺是不對?」為讓學習者瞭解有無求感覺差別,以兩人一組方式體驗:
一、練習者,只是如法落胯站著不動,未練習者手放在其頭頂及勞宮,就會感覺溫溫的熱氣且綿綿不斷。
、練習者,只是如法落胯站著不動,但刻意吸吐,未練習者手放在其頭頂及勞宮,就會感覺刺刺的熱氣但斷斷續續。
三、練習者,只是著不動,未練習者手放在其頭頂及勞宮,就沒有前兩者的感覺。
        由於求感覺的吸吐,有強烈的熱氣,學習者會認為練到「炁功拳」,但本門太極拳也稱「純道家」、「純先天」就是追求反璞歸真,初學若求「炁」的感覺,會有「炁」走到哪個部位的感覺,甚至「炁」越練越強,這都是意念想出來的。有意念就會一直想有,結果容易走偏而不自知。
       本門「純炁功拳」是一天一張紙如法練,這些看不到的功夫,是緩緩、慢慢一步一步的修練,因此自己要下功夫練「九轉玄功」、外金丹讓炁往下走得快,心靈容易沈澱。多讀古書明理懂得追源頭,也要自修培養浩然正義之氣,靈台清明,不易受到外界干擾,如此修練肢體和心靈,才會掌握「純道家太極拳」的全貌!

 

109/11/03科博館班 練習「降魔降心」全身放鬆狀態,自然能住守外竅!

        練習「降魔降心」須遵守有力不出力的要求,也就是雙腳張開與兩腳距離寬時,不是如外家拳站樁,呈現吃苦耐久的練肌肉,用力的站著。而是落胯狀態,此時不管大、小腿都是放鬆的,因此不會站久腿抖動情形。 而雙手合掌也是放鬆,不可用力。
       在全身放鬆狀態,眼睛注視正前方,自然能住守外竅,心神容易安寧。在體鬆、神鬆之下,練「降魔降心」會得心應手,不管勞宮、脈搏、心臟都會自然而然地漸漸減緩跳動。
        如此才能降心魔,也就是將不好的念頭除掉。降心火則是讓原本直上直上的氣,練成反人性,讓炁由心窩往下走經丹田到玄陰,如鄭曼青師爺「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書上說的「別程序第十一」二階三級的「越閭達乎泥丸」通三關 ,形成河車倒運,練成易經說的「地天泰」,也就是「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的三階三級的「為階級神明」積氣能載天地!


 

109/11/07苗栗仁愛國小班能將對方引進落空,就會相信太極拳是能用的!

        兩人對練「推手」,由於對方不會順自己意思,所以如何讓對方按自己路徑走,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初學「推手」遇對方直直往自己心窩按時,會慌慌張張的用力格開,或者一味的逃避。這種練法達不到練聽勁目的!
         故「推手」開始需把動作練熟練,下階段則需聽出對方的來勢,也就是對方快就跟著快,對方慢也跟著慢。經過多次練習後,接著需練到太極拳經說的:「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已先動。」的境界。如此才能將對方引進落空,達到將對方的勁向改變!
        練到此境界,就會相信太極拳是能用的,不會想追求力道大、速度快、技巧熟練!

 

2020年11月4日 星期三

109/11/02台中班手不用力,搭手練推手、發勁都不易被發現,才能讓對手心態、身體都無法防備!

        不管練拳架或其他功法,只要站著都是落胯狀態,而在練「熊經」時,眼睛看前方餘光向下,身體站正。雙手抱圓需放鬆,手臂、手掌都不可用力,尤其拇指會不自覺地的翹起來,要不出力,需下許多時間修正!
       為何手不用力如此重要,因為本門太極拳是「有力不出力」,能鬆才容易行炁,炁到指尖很快回到心臟達氣血循環目的,自然手腳不容易冰冷,且膚色明亮,看起來必定年輕。同時手不用力,練推手、發勁都不易被發現,不管鄭師爺或先師都是擁有此「特異功能」才能讓對手心態、身體都無法防備,達到被發時,已離地三步之遠!

 

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

109/10/27科博館班心態改變才知道原 來最簡單的卻最不容易練好!

        先師常說:「頭三個月的功夫要練好!」何謂頭三個月功夫,就是「移位」、「換形」基本功。但若一直練這些基本功,學習者會覺得枯燥乏味,因此,會有「拳架」、「推手」、「劍法」、「大履」等課程。但上過上述課程後,發現基本功如果沒有練好,所有課程僅是走馬看花的學一些表面的動作!

      最近教大家觀察別人盤拳架有無出現問題,剛開始都抓不到重點,惟多次觀察後,終於知道問題所在,也就是盤拳架需「平整、均勻」,如出現歪斜、高低都是錯誤!

        知道問題所在後,結論還是要從基本功下手。此時就會心甘情願,從頭練習「移位」、「換形」。心態改變才知道原來最簡單的卻最不容易練好。但知道如何下手,除進步是可預期外,也體會出即使只移位一點點,手都有溫溫的炁感,這種享受是非常甜蜜的!

 



 

109/10/29竹南班本門不管練心法或功法都不強調呼吸的!

     「養丹」目的讓身上的炁能新陳代謝,因此只要有空就多練習。而有練過注意呼吸著,會出現不同的情形。為了讓大家有深刻印象,以兩人一組方式練習。
        練習者做「養丹」,未練習者手放在練習者丹田,若有起伏,表示有注意呼吸。但有練過靜坐、打坐、瑜珈者,會抗議說:「沒有注意呼吸啊?」這是以往養成習慣所致,在無形中已成為本能。
        若未練過靜坐、打坐、瑜珈者,
丹田是幾乎沒有起伏,如水不揚波。並讓有練過者放在未練過者的丹田,結果印證前述說法!也代表本門不管練心法或功法都不強調呼吸的,只是自然呼吸而已!


 


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七十歲之齡學左家太極拳太晚了嗎?

        

  每周二、三早上,會在台中三分埔公園與老師跟其他師兄、姊晨練,有次練完後,與老師閒聊,老師問我「會不會後悔太晚學左家太極拳?」

     確實以七十之齡才開始練太極拳是有點辛苦幸好老師常說左家太極拳是「炁功拳」,練拳講行炁不求力,動作注重鬆柔不急躁、呼吸自然,納天地之氣行於身而達「天、地、人」三者合於一之境界。

        如能天天行使這功法,久而必能達到身體陰陽調和遠離病痛。對一位面臨氣血快速衰退的老人,這功法正符合需要。

        因緣際會,在上了一年半的太極拳課後,參加了進階班。學習了內功心法之後,有了檀香補木氣幫助,躺在床上都可以練功,常在練功之餘就進入了夢鄉,大大增加了睡眠品質。這是左家太極拳功法的特色:「坐臥行立」皆可練功。

  進階班練功近一年,除睡眠品質改善之外,原有嚴重乾眼症及牙疼的毛病,也幾乎完全改善,另夜間頻尿次數也減少了。最大收穫是久久未見的親友、同學都說:「練什麼功?怎麼變年輕了!」

         當然,再好的功夫法門,如無良師帶領指引,也是徒然。老師除了得自左家武學精髓外,授課更是以舊時代「師徒」的精神教授學生。每個動作不僅講解清楚,更是親自示範,尤其讓人感動的是讓學生觸摸他的身體,以了解左家功法,如何行炁的道理。且常強調如果行炁偏差,除了導致身行炁減弱之外,更可能造成內部的損害,傷害更大,練功不得不謹慎!

     是以只要選對了門派及一位良師帶領指引,什麼年齡開始學武不是問題,尤其是純以於養生而言,更沒有太晚的問題.當然,越年輕越早學,成就越大是一定的。

    109年10月25日 堯自衛




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將對方來勢已先接下,待雙方接觸瞬間,順勢還給對方!

本影片的發勁,是對方準備攻擊,還沒打到被發者身體時,被打者已將對方來勢(包括力量、攻勢、炁)先接下,待雙方接觸瞬間,順勢還給對方!
        平時練拳也是借天地的炁,進入我們的身體,然後把本身不好的炁回歸天地,因此,只要每天有練拳,身體健康是必然的!

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

109/10/22竹南班站定式會晃動,是因呼吸影響,改進方式,不要管呼吸!

一、今天一位新學員反應:不知為何?移位時,會歪斜。站定式時,會晃動。一位學習較久學員乃主動心得分享經驗:
(一)剛開始學時也會這樣,後來經過慢慢地修正,已經改善很多。
(二)最重要的是要接受老師的指導。
二、很高興學員已逐漸瞭解「道家傳統太極拳」是「改錯拳」。每次上課,除有新的進度外,也把重點放在修正觀念及動作,初期雖看不到成果,但近幾年,大家都能點出本門與別門別派不同地方,且動作也有明顯差異!
三、移位會歪斜,以往已強調過了,主因是上半身幫忙所致,改進方式,需由下而上的思維。站定式會晃動,是因呼吸影響,改進方式,不要管呼吸。但有學過靜坐、打坐者,或練過瑜珈者,比較難改,因為學習過程都強調呼吸!


 

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

109/10/20科博館班 發現推手不進步,則再回到拳架探討,那些地方不合拳理!

一、練習四正推手之前,自己需檢視兩腳有無肩寬,後腳尖不可超過前腳跟〈推手完仍需保持原狀,雙方距離三步,當搭手前互相敬禮,互有默契,一方為按手,另一方為右掤手:
〈一〉推手過程都需注視對方下顎,餘光罩住對方胸前八卦〈雙肩峰、胸前心窩〉。
〈二〉按手者左手掌心按對方腕關,右手按對方手肘關節下一點,都須保持美人手。
〈三〉掤手者,右手小臂肘關下面的內臁三角正中,輕貼對方左小臂肘關下一點,左手掌心與心窩同高,距離約一尺。
二、左掤手動作同上,只是方向不同。
三、推手目的,是聽對方有無和拳理,如移位高低、歪斜、手的輕重 ,同時也是檢視自己,在身體移位、換形,有無落實太極拳理,掤履擠按四手的運用。
四、進一步則是誘導對方犯錯,自己則更要時時刻刻保持依理如法,養成即使獨處也不可越理逾法犯錯!
五、如發現推手不進步,則再回到拳架探討,那些地方合拳理。同理,練拳架發現,有疑惑地方再到推手追尋,如此反覆操作,拳藝必定會更上一層!


 

109/10/19台中班推手對方若無手重問題,則順其來勢,後退一點點,引動其自然跟上!

推手對練,兩人一搭手之後,
一、按手的人,需聽出對方的掤手:
(一)有沒有平衡,若歪斜,則往其心窩直走。
(二)有頂抗地方(如腕關),必須在頂抗地方(如腕關),內斂回來,對方會本能隨著碰上我們的按手,此時就是「引進落空」,順勢往其心窩走。
二、掤手的人,需聽出對方的按手:
(一)那隻手重(如右手),必須將對方重的地方,內斂回來,對方會本能隨著跟上我們的手,此時就是「引進落空」,順勢將其來勢履開。
(二)對方若無手重問題,則順其來勢,後退一點點,引動其跟隨我勢,再順勢履開。


 

2020年10月17日 星期六

109/10/17苗栗公館班虛實沒有絕對的,只有相對,否則定式容易站歪!

       
         正常人在沒有學習太極拳前,站姿一定是直的不會站歪,所以正面看一定百會對會陰,側面看則是百會對湧泉,而學習太極拳也是維持這種姿勢,不要因鄭曼青師爺所著黑皮書「自修要略」提到「全身重量,祇許放在一隻腳上」誤解虛實分清,一定要將虛腳舉起,此時身體其實是歪斜的!
        初學太極拳時,對虛實分清非常堅持,惟練了數年之後,發現兩大腿外側非常不舒服,嚴重時,手指輕輕摸一下都很疼痛,剛開始不知毛病出在哪裡?後來跟其他師兄討論,都有這種情形。直到某個星期日早上在山莊晨練,先師在我後方輕輕的說:
「怎麼站歪的?」我才恍然大悟,由於姿勢錯誤,故會引起腿部的疼痛,且行炁也大打折扣!從這件事,自己也悟出學習「道家傳統太極拳」,沒有老師的指導是無法走出困境的!
        後來,先師也說虛實沒有絕對的,只有相對。自己才漸漸改變絕對虛實觀念,數年來朝著新的方向練習,如此練拳,已無腿部疼痛情形,且移位換形也比較輕鬆,當然行炁明顯許多!


 

109/10/15竹南班八彎內炁通九竅發現容易以肩膀或擺動腰及膝蓋帶動起身!

        今天新班上「八彎內炁通九竅」課程,發現初學者容易以肩膀或腰及膝蓋擺動起身,其實舊學員也犯同樣毛病。原來認為容易的動作,卻因本能動手習慣,無法達到由腳而上的基本要求!

        經探討,發現大家仍以動手方式練習,由於以肩帶動練法,對落枕、頸椎或腰椎受傷、五十肩、尿失禁、胃潰瘍僅些微效果,且練久容易腰痠!

        因此再次說明,本式仍須照拳經「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要求練法。由於會有動肩習慣,還是以兩人一組方式練習,未練習者,按住練習者的肩、腰,協助一起擺動,練完,練習者覺得全身舒暢,沒有腰痠情形,可見練對、練錯差異很大!            
        惟大家在沒有人幫助,自己練習時,仍會以肩膀帶動或擺動腰及膝蓋, 可見不動手的養成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109/10/12台中班被按的人如何化解對方來勢,是一門學問。

        課程正式進入推手對練,以往「借筷子練不動手」、「陰陽摺疊反覆式」、「毒蛇纏腕」都是為了今天的課程。以往是獨自練拳,可以自我感覺良好,但現在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站在面前,如按手向前移,被按的人可能會不照你的意思向後移,而刻意出力阻擋推手對練而被按的人如何化解對方來勢,也是一門學問。
        因此如何不被對方用力阻擋,或是被按的人化解對方來勢,就是練習推手對練目的。故推手不是爭勝負,而是以前述課程為基礎,練到如何聽對方來勢〈力〉,借雙方互有攻勢,化解來勢,如此太極拳的聽勁才會更上一層,否則只是練招式練熟,而不在聽勁下功夫,如先師說的:「等於是睜著眼睛的瞎子!」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109/10/13科博館班上半身帶動: 前移時,後腳跟離地。後移時,前腳尖會翹起。


本門太極拳特色「平整、均勻」、「由下而上」
、「保持中定」,因此前後移位、左右旋轉都是基本功。今天要求每位學員練習前後移位,以確定是否遵守上述要求。
結果大都犯下上身主導的移位,本影片看出,由上半身帶動
一、前進時,後腳跟會離地。
二、後退時,前腳尖會翹起。
有此現象本身的「炁」會浮起,不是養身之道!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先師借脖子以炁發勁!


      發勁如果以手推人,雖然可以把對方推開,但無法雙腳離地,甚至自己也會受傷。2009年先師在馬來西亞古晉,上台表演發勁,以脆弱的脖子發古晉林小忠兄,是以「炁」發。自己不僅安然無恙,並且把林師兄發雙腳離地三步之外,先師說這是玩命的功夫

2020年10月10日 星期六

109/10/08竹南班炁聚在胸部,無法從兩手掌出去,出現上臂肌肉跳動情形!

        今天請一位資深學員練習熊經,才演練左右移位一次時,眼尖的學員馬上表示:「他上臂肌肉怎麼一直跳動?」仔細觀察,只要做旋轉動作,上臂肌肉就會跳動!乃請他再從預備式到雙手捲開,演練熊經。發現原因出在雙手非捲開,而是以腕關向兩旁拉開,以致炁浮起,聚在胸部,沒有往丹田、地谷、命們、夾脊、雙手勞宮走。尤其練習時間已有數十年,炁始終聚在胸部,無法從兩手掌出去,自然會有上臂肌肉跳動情形!
        這案例,也出現在一位非常有名鄭子太極拳的資深教練。由於不知如何讓炁走河車倒運,以致練摟膝抝步時,炁會從尾閭直奔頭頂直,練的時間越久,越明顯,自己對學員說,自己是「炁爆」。嚴重時坐公共交通工具,只要旁邊有坐人,就不舒服,甚至有打人發洩的衝動。
      可見練習「純炁功太極拳」還是要注意師承,入寶山才能滿載而歸!



 

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

109/10/5台中科博館班 發勁時,不可雙手一直按住對手到牆上,容易引起對手心裡抗拒而產生恐懼!




        「靠山功」除可練習發勁外,也是練習河車倒運的好方法,由於本門是炁功拳,發勁時,要鬆、要輕,是以炁將對方發起,故對方會
沒有受到壓力也沒感覺,已雙腳離地,發勁者會留在原地,不會追上去,讓對方撞到牆上剎那間,全身的炁外放,河車倒運目的,非常舒服!
        如雙手一直按住對方到牆上,全身是用力的,這是鄭師爺說的把手送給對方,會傾家蕩產。也是先師常說的用手推人,是耗炁的。如此容易引起對方心裡抗拒,在不鬆的情形下,產生恐懼且不舒服,達不到河車倒運的效果。而被發者謹記,被發瞬間,嘴巴不可吐氣,如此會將本身的炁外洩傷身,口應緊閉,讓炁從鼻子出去達養身目的!
       本次被發勁學員,由於有感冒跡象,主動要求被發,發了幾次之後,表示全身發熱,已好了許多,可見靠山功對初期感冒有一定療效!





 

2020年10月5日 星期一

109/10/05台中班 只是每天多練一趟拳架,沒有修正缺點,數年之後,仍是在原地踏步的!

       由於有學員動作非常熟練,但上課有時會被修正,其他學員反應:「他回家練得很勤,怎麼還被修正?」這是道家太極拳令人困惑地方!
       以往文章,強調道家思維是「少則得多則惑」,這與一般學習路徑「拳練萬遍功夫自然來」是完全相反,因為苦練,只是把錯誤動作加強,太極拳是練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因此需在「由下而上」、「平整均勻」「不動手」下功夫,最後以「以心行炁,以炁運身」為目標。
       因此建議其他學員,動作熟練是最基本要求,回家要練習的是「上課被糾正的動作」,依大家學習時間,上課都有被修改過,依自己被修正的動作,勤加練習,上課時再提出發問,如此不出半年,應該會進步神速。如只是每天多練一趟拳架,沒有修正自己缺點,數年之後,仍是在原地踏步的!

 

2020年10月2日 星期五

學本門太極拳,能專氣致柔,有心情浮躁、疑神疑鬼者,達心神安寧作用!

        據報導據報導前台中市議長張宏年一家4口因鉛中毒住院,

後來檢驗出張家人服用盛唐中醫診所的中藥粉含鉛量超標,

衛生局上週啟動專案調查,前往該診所稽查,搜集相關物件後,

依照醫療法將中醫師函送法辦。

       看到這則新聞,我們會懷疑甚麼時代了,還有人開鉛的藥

方!其實硃砂主要用來治療「心神不寧,煩躁不眠,驚悸怔忡,

癲癲發狂,狂言亂走,小兒驚風」等症狀,由於有鎮定作用,

因此是中藥材。古代更是道家為長生不老,被用來煉丹或治

,但由於含汞,有許多皇帝服了丹,中毒不計其數,因此

殺了許多煉丹者。

       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至扶桑取丹,平

時也應有服用丹士所煉的丹藥,由於汞會傷害腦神經系統,引起

考問題,而實施焚書坑儒暴政不無可能。

       其實鄭曼青師爺在黑皮書「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專

致柔第三」提到太極拳對心神安寧有一定作用。文中提到:

‧‧專氣致柔及氣沉丹田與心相守之法。丹田者,丹竈也,

在竈中,水在上,是以火溫水,不致就下為患,反得化氣

之妙。水在上,火在下,是以水濟火。不致炎上為害,反得

溫養之化工。謂之水火既濟,坎離既濟,則專氣致柔之功成

矣。‧‧‧‧太極拳可達乎渾一純陽之候矣。與老氏專氣致柔之

說相終始,能如是,則病延年之說,抑亦末矣。

       故學習「純炁功太極拳」加上左家外金丹跟九轉玄功,能使

本身炁快速下丹田,達到專氣致柔目的。有心情浮躁、疑神

鬼者,練習之後能心神安寧作用。而生病者因炎上為害,亦

可專氣之致,逐漸煉精化氣,達純陽之體則祛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