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學拳者在教我練拳!

   

98/08/10台中班

         由於師爺晚年教授老師道家太極拳時注重文武同修,因此老師在授課時,有時文課比練拳時間還多,目的即在開導我們練拳的思維要符合道家理念。因此在外場替老師傳授道家太極拳時,希望學習者不要走太多冤枉的路,會利用中場休息時間講授一些文課,並請大家提出問題,發現最基礎的思維及動作,大家反而會忽視,如一點點、落胯、平移這跟自己當初練拳的模式一樣,總是認為簡單的不需要重視,結果發現在應用時,這些簡單的思維及動作才是最重要。
        就如最近不斷重複講解落胯,自己當初也是認為只要照道幾書上要求解說,學習者一定會做到,但實際卻不是這樣,學習者都把膝蓋微彎練成蹲膝蓋,胯內收練成翹屁股,落胯練成坐胯,直到陳學員摸我的腿部發現是鬆的後,即更清楚的能解說胯一定要內收,胯沒落好,大腿後側一定不鬆,由這件事得到「需面對面的授課才能體會內動、拳者其實是在教我練拳」,所以很感謝陳學員不斷的問問題!
       有關平移,只要重心交替即可,有些人為了強調虛實分清,到了定位後會習慣多移一點,自己以為到了定位,卻已失去中定;另練鳥申,當虛腳捲上或落下時,丹田的鼔盪是自然外形看不出來的,有人會用力鼔盪丹田,表示有感覺才練得到,但卻造成外形上下起伏。這就是道家太極拳「一點點」難掌握的地方,難怪鄭師爺會說:「道家太極拳用看的就學得會的話,我的名字可以倒著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