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侯師兄所問熊經問題:
熊經是鄭師爺在晚年看見「甩手」運動流行,發現有些人身體出現缺失,而刊登在台鐵發行的「暢流雜誌」第四卷第九期,並說熊經才是真正太極拳基礎。
練習熊經身體在旋轉時,上下〈上為百會,下為湧泉〉要固定用軸心轉,虛腳的胯是鬆的,因此旋轉時,是前胯落後胯迎,如刻意下蹲,會變成整體下蹲,不符合拳經整的要求。練熊經不要一下子就想達到旋轉180度,平時在看電視時多練,就能練到!
「道家太極拳」係原習外家功夫的左祖師萊蓬技服無名道長的純道家功法而向其習道,主要修心法及練炁的「左家功法」!傳承都是單傳,由左祖師百歲始單傳給張太師欽霖,張太師與鄭曼青師爺同是楊家入門弟子,早鄭師爺二十二年進入楊家,隨澄甫大師學拳,張太師再單傳鄭師爺,鄭師爺再單傳吳老師國忠,到吳老師才廣傳。門下學生已有多人在傳道。本門以學習鄭曼青師爺晚年所授純道家太極拳為主。
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
2007年7月31日 星期二
因緣參加受訓與同學一起研習太極拳。
96年7月到南投參加受訓一個月,行前苗栗班學員建議我到該處開班授課,我認為不可行,因為參與受訓者,都是各機關菁英份子,且該訓練是爲升官而設的,不會有心情研習太極拳,但巧的事,在自我介紹中強調太極拳是我最大興趣時,竟然有位2年前在台中跟我學過太極拳同學認出我,乃大力推薦,加上副學員長是古道熱腸的女豪傑,極力邀我開課,我乃順勢開班。
由於時間有限,只上三堂課,但有關基本的如「丹田」、「心齋」、「守丹」、「養丹」等最基礎的都教了,另教了「太極運動十三勢」中的「一領地天動三焦」、「二炁陰陽盪消遙」、「三昧真火連翻動」、「六合真炁任我盜」、「八彎內炁通九竅」等動作,大家反應都不錯,對太極拳的觀念也因此改變,其中一位長期睡眠品質不好的年輕同學,因勤練養丹,而改善睡眠品質,並促使原本臉部陰暗皮膚變為亮麗,這是她練太極拳的緣分,也是我推廣太極拳的目的。
在各地推廣傳統太極拳是要打開道家傳統太極拳的知名度,如能讓學習者長年的宿疾因練習太極拳而有改善,更值得安慰,也是師爺說的積陰德的事;這次在南投受訓認識有緣的人,進而因太極拳而共同結緣份,這是上輩子修的福分,希望將來有人因練太極拳使得身體獲得改善,生活美滿。
由於時間有限,只上三堂課,但有關基本的如「丹田」、「心齋」、「守丹」、「養丹」等最基礎的都教了,另教了「太極運動十三勢」中的「一領地天動三焦」、「二炁陰陽盪消遙」、「三昧真火連翻動」、「六合真炁任我盜」、「八彎內炁通九竅」等動作,大家反應都不錯,對太極拳的觀念也因此改變,其中一位長期睡眠品質不好的年輕同學,因勤練養丹,而改善睡眠品質,並促使原本臉部陰暗皮膚變為亮麗,這是她練太極拳的緣分,也是我推廣太極拳的目的。
在各地推廣傳統太極拳是要打開道家傳統太極拳的知名度,如能讓學習者長年的宿疾因練習太極拳而有改善,更值得安慰,也是師爺說的積陰德的事;這次在南投受訓認識有緣的人,進而因太極拳而共同結緣份,這是上輩子修的福分,希望將來有人因練太極拳使得身體獲得改善,生活美滿。
2007年7月30日 星期一
最怕的事:錯誤的動作做久了,就認為是對的。
2007/07/25 台中班
新班進度是「手揮琵琶」,本式與提手上勢類似,練此式易犯的地方是第一動後虛腳腳跟微旋時,身體會起伏,經多次練習後才逐漸減少錯誤。
由於怕學員在練拳犯有以腰為旋轉的錯誤,而影響膝蓋擺動,造成疼痛的情形,特別示範湧泉旋轉與腰為主的旋轉不同點,經多次說明後,要求學員依法練,已未見有腰為主的旋轉,但非練會即擁有此本事,而是要練成習慣,因此建議平時沒事多練練,練到不思考即能做到,才算大功告成。
舊班進度是「推手」,在一一與學員練習時,發現大部分都犯有由前腳先移位習慣,其中一位已入門師兄多次改正,仍認為自己是後腳移位,這種情形只能解釋:「錯誤的動作做久了,就認為是對的。」,因此未來舊班教學,將以改錯為重點,以免久了習慣不好改,誤人前程。
新班進度是「手揮琵琶」,本式與提手上勢類似,練此式易犯的地方是第一動後虛腳腳跟微旋時,身體會起伏,經多次練習後才逐漸減少錯誤。
由於怕學員在練拳犯有以腰為旋轉的錯誤,而影響膝蓋擺動,造成疼痛的情形,特別示範湧泉旋轉與腰為主的旋轉不同點,經多次說明後,要求學員依法練,已未見有腰為主的旋轉,但非練會即擁有此本事,而是要練成習慣,因此建議平時沒事多練練,練到不思考即能做到,才算大功告成。
舊班進度是「推手」,在一一與學員練習時,發現大部分都犯有由前腳先移位習慣,其中一位已入門師兄多次改正,仍認為自己是後腳移位,這種情形只能解釋:「錯誤的動作做久了,就認為是對的。」,因此未來舊班教學,將以改錯為重點,以免久了習慣不好改,誤人前程。
2007年7月15日 星期日
發勁是借對方力,不用蠻力,被發者不知且不會痛。
2007/07/09 台中班
新班進度是「摟膝抝步」,本式是太極拳中唯一由內練到外,由湧泉練到手,為五禽戲之「虎勢」,老師隨師爺學拳時,師爺規定早晚單練此式100次,練100天,可見此式重要,練此式易犯的問題為:第三動重心交替時,右手中指由下向上至耳旁劃成一條彩虹〈即半圓〉,右手指尖朝前,有些學員會將半圓畫扁掉,且指尖朝向左方。
舊班進度是練習「移位發勁」,由於移位較易發起對方,因此每位學員練得不亦樂乎,但此種發勁是靠本錢發人,也就是以身體力量發人,而本門是靠「炁」發人,發勁需依拳理「由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一氣」,故不能以身體力量發人,需借對方之力而發,如此發勁才不會使蠻力,被發者不知痛,不會受傷,待發覺時,根已被拔,被發於仞丈之外,如此才是絕世功夫
新班進度是「摟膝抝步」,本式是太極拳中唯一由內練到外,由湧泉練到手,為五禽戲之「虎勢」,老師隨師爺學拳時,師爺規定早晚單練此式100次,練100天,可見此式重要,練此式易犯的問題為:第三動重心交替時,右手中指由下向上至耳旁劃成一條彩虹〈即半圓〉,右手指尖朝前,有些學員會將半圓畫扁掉,且指尖朝向左方。
舊班進度是練習「移位發勁」,由於移位較易發起對方,因此每位學員練得不亦樂乎,但此種發勁是靠本錢發人,也就是以身體力量發人,而本門是靠「炁」發人,發勁需依拳理「由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一氣」,故不能以身體力量發人,需借對方之力而發,如此發勁才不會使蠻力,被發者不知痛,不會受傷,待發覺時,根已被拔,被發於仞丈之外,如此才是絕世功夫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推手,是在練聽勁,不是在求手上功夫。
2007/07/02 台中班
新班進度是「白鶴亮翅」,本式重氣勢是引敵進落空架式,所謂拳好練神韻難求,指的是本式,本式動作較易犯的問題有二個,第一:第二動右腳湧泉向左旋回帶動左腳向內帶時,需懸空,但有些學員會將虛腳尖落地,第二:第三動右手旋至額角時,肘會過肩,使得右手高過額角。
為加強新班學員的基本動作,以兩人一組方式特別要求移位不可高低,求一個「整」字,太極拳要動作熟練,只要每天練一、兩趟拳架,就可達到目的,但要符合拳經「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就需注意小細節,因此先要求移位,做到「整」,能「整」自然會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自然內外細胞一起運動,比常人以肢體、肌肉運動具有效果!
舊班進度是「單練推手」的「反手」,「反手」在擠手動作要領與正手相同,僅改為左手位置不變順勢轉為掌心半朝上,右手形狀不變順勢貼在左手,成「向左擠手」,其餘動作與「向正手」相同,只是方向改變。練習單練推手,是在練聽勁,不是在求手上功夫,因此要將太極拳的拳理落實變成自然習慣,成為自己的本能。如果練習照一般武術去苦練打、拿、摔、踢、快、重,不論練多久,到頭來會一場空。
新班進度是「白鶴亮翅」,本式重氣勢是引敵進落空架式,所謂拳好練神韻難求,指的是本式,本式動作較易犯的問題有二個,第一:第二動右腳湧泉向左旋回帶動左腳向內帶時,需懸空,但有些學員會將虛腳尖落地,第二:第三動右手旋至額角時,肘會過肩,使得右手高過額角。
為加強新班學員的基本動作,以兩人一組方式特別要求移位不可高低,求一個「整」字,太極拳要動作熟練,只要每天練一、兩趟拳架,就可達到目的,但要符合拳經「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就需注意小細節,因此先要求移位,做到「整」,能「整」自然會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自然內外細胞一起運動,比常人以肢體、肌肉運動具有效果!
舊班進度是「單練推手」的「反手」,「反手」在擠手動作要領與正手相同,僅改為左手位置不變順勢轉為掌心半朝上,右手形狀不變順勢貼在左手,成「向左擠手」,其餘動作與「向正手」相同,只是方向改變。練習單練推手,是在練聽勁,不是在求手上功夫,因此要將太極拳的拳理落實變成自然習慣,成為自己的本能。如果練習照一般武術去苦練打、拿、摔、踢、快、重,不論練多久,到頭來會一場空。
2007年6月30日 星期六
如果理不清,解釋必定不清不楚,聽的人更是陷入死結。
今天進度是太極運動十三式第六式「六合真炁任我盜」,本式異於天下所有內功、炁功、氣功,原為道家內功不傳之秘,在養生養炁,固本培元有特殊奇效,對呼吸、中樞神經、正副交感神經等系統有不適現象練本功法百利無害,其他對風濕病、氣喘、腎虧、腰背痛、腸胃病、輕度心臟病、婦女經期不順、婦女經前痛等都有相當療效,因此最好每天都練 ,但不要超過十分鐘,本功法因是內動,容易練成擴胸運動。
利用點名時間詢問學員練拳有無問題,其中有二位學員表示練拳後膝蓋會痛,膝蓋會痛原因在前面文章已敘述多次,為讓學員明白,再次向所有學員示範換形〈轉動〉動作,不要以腰為啟動點,需以實腳湧泉為啟動點,且實腳膝蓋要對正腳中趾,要不斷練習,也就是要勤練,但不要苦練,有空時練了2、3分鐘,不練時回想剛才練的動作有無符合拳經所說的「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乎於手指。」,把上述要領練成習慣,如自己練得不是很肯定,則上課時提出問題,因本門拳理必須要清楚,就是要會追源頭,如大家問的問題,我不會,絕不敢裝懂回答,我一定會去問比我資深師兄或我老師,然後再回答各位,因為如果我理不清,解釋必定不清不楚,聽的人更是陷入死結,結果越練越回頭,因此建議大家有問題一定要問,拳理清,拳藝進步就會快。
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在行、坐、站、甚至吃飯都要保持中定,養成生活太極化的習慣!
2007/06/25 台中班
新班進度是「靠」,本式包含太極拳四隅發勁的半數(即採、挒、肘、靠四種勁)「肘」跟「靠」,是身靠,不是用上半身「闖」,典型「由下而上」的全身發勁要訣。「肘」因是暗肘,藏在靠裡,故相傳藏肘、身靠,是太極拳秘笈,本式動作較易犯的問題是:
新班進度是「靠」,本式包含太極拳四隅發勁的半數(即採、挒、肘、靠四種勁)「肘」跟「靠」,是身靠,不是用上半身「闖」,典型「由下而上」的全身發勁要訣。「肘」因是暗肘,藏在靠裡,故相傳藏肘、身靠,是太極拳秘笈,本式動作較易犯的問題是:
(一)第一動,雙手盪回時,右手臂習慣性碰到身體。
(二)第三動上半身先轉,不是由下而上的旋轉。
(三)連帶造成左腳跟離地。
(四)因上身先動,定式時,右手無法護住襠部,跑到右大腿上方。
正確動作應:
(一)右手臂不可碰到身體。
(二)由下而上的旋轉『靠』。
(三)左腳跟不可離地。
(四)定式時,右手護住襠部。
為加強新班的膽識及驗收成果,請何榮元、于昌正、張淑梅等三位學員出來表演,三人盤拳架依理如法、中規中矩,小缺點:
為加強新班的膽識及驗收成果,請何榮元、于昌正、張淑梅等三位學員出來表演,三人盤拳架依理如法、中規中矩,小缺點:
(一)每式與每式之間會停頓,因此看不到綿綿不斷的拳勢。(二)移位會有高低,雖然上課時不斷強調改正, 但盤起拳架仍會有此習慣。
可見本門太極拳難在改習慣!
另王麗珍學員問:「膝蓋為何會痛?」,經檢查結果,發現該員旋轉會強調腰部旋,因此會將腳掌帶動而翻掌,連帶影響膝蓋,使得膝蓋擺動,久了自然會痛。改進方式:要求以腳底湧泉帶動旋,練習多次下後,才改善刻意以腰部帶動旋的習慣。但仍要不斷練習,不需提醒,即能做到,如此才能徹底讓膝蓋不痛。
另王麗珍學員問:「膝蓋為何會痛?」,經檢查結果,發現該員旋轉會強調腰部旋,因此會將腳掌帶動而翻掌,連帶影響膝蓋,使得膝蓋擺動,久了自然會痛。改進方式:要求以腳底湧泉帶動旋,練習多次下後,才改善刻意以腰部帶動旋的習慣。但仍要不斷練習,不需提醒,即能做到,如此才能徹底讓膝蓋不痛。
2007年6月24日 星期日
練太極拳為何會傷到膝蓋?
在閒聊時,請她示範一些練拳的動作,發現:
1、動作大,因此膝蓋關節兩旁骨膜和韌帶,容易受傷發炎。
2、身體沒有保持中定,也就是身體後仰,造成身體重心困在膝蓋上。
3、移位時實腳膝中央未對腳中趾平腳尖。
4、旋轉時,未依拳經「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要求練習,而過份強調「腰是主宰」,刻意要求腰部運動,致膝蓋擺動,久之傷到膝蓋。
5、移位還未到定位,就做下一個動作,以致傷到膝蓋。
6、移到定位後,為求虛實分清,將重心再加壓到實腳,致身體下蹲,造成膝蓋負荷!
上課時,一直強調要依理如法練拳,如膝蓋有不舒服的情形,應該停止練習,休息一兩天,等不痛了再練習;若仍疼痛最好再休息久一點。待上課時再提出問題討論,不要私下自己解決,以免久了,傷到膝蓋一生都無法練太極拳,就不值得了!
2007年6月22日 星期五
練拳最好在下意識練,才能練成本能。
2007/06/19社大班
今天進度是太極運動十三式第五式「五輪週身炁脈」,本式在太極運動十三式是最簡單,但有承先啟後作用,因此我老師把他放在第五式,目的在取中,也是作為前後銜接 ,但因動作大,膝蓋關節兩旁骨膜和韌帶,很容易受傷發炎,如有此狀況宜休息不要再練,等完全復原再練。
為驗收學員練習情形,以每5人一組方式,由預備式至抱虎歸山盤一段拳架,發現大家比一個月前進步甚多,尤其移位後虛腳已不會撐起來,因此身體不像以前會高低起伏,這種進步就是虛心肯改習慣,本門太極拳最難的地方,是改習慣,因為幾十年的習慣要一下子改過,並非易事,但只要有心,應該會有收穫。
最近練拳重點在改動手習慣,利用看電視中,不斷改,每次會有成就感,但只要不注意,老毛病又會犯,此心得與大家共勉練拳最好在下意識練,才能練成本能,也就是不用想即能使用。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
實腳湧泉帶動虛腳移位,是本門太極拳動盪間保持真炁不間斷的主因。
96/6/13 頭份班
今天 課程是「肘底捶」,此式與「搬攔捶」,「上步七星」同為楊家太極拳三大絕招之一,此式稱絕是不打自打的「等打功夫」,因此需虛實分清,故在第三動左腳旋動帶動右腳向前掃岀時,左膝蓋不可擺動,但部份學員會不注意此原則,致全身旋動不夠完整。另在第六動,右腳不動,左腳左手成半圓盪起,定式要含胸拔背、尾閭中正、虛靈頂勁,但部份學員會有彎腰駝背情形。
今天特別請林學員出來表演拳架,她盤起拳架中規中矩,不會高低,依其學拳年資,算是佳作,但本門拳架是在好中求更好,建議林學員以後盤拳架要注意腳停手停,及拳勢到定點之後不要停頓,因為盤拳架要綿綿不斷,是在重心移動時,以自己重心交替於實腳湧泉慣性餘勢,帶動虛腳之移位,虛腳不是自動,實腳更不可搖動,此種以實腳湧泉,帶動虛腳移位、轉動,是本門太極拳動盪間保持真炁循環週身不間斷的主因,也是練鬆沈重要方法之一。
2007年6月14日 星期四
練太極拳賺到健康,又能改變個性,建議大家好好學!
2007/06/12社大班
今天進度是「抱虎歸山」,本式在歸山第三動,雙手臂隨身轉動,雙手中指尖要劃成兩條陰陽魚於腰際,但演練時,部分學員因雙手肘會拉開拉,致雙手幾乎與肩平,有些則會沒有美人手,多次練習改正結果,成效比剛練習好很多。
由於已上完上半段拳架,因此特別要求學員平移時,身體不可高低,並以兩人一組方式,由未盤拳架者以手按住演練者的胯,協助演練者達到不高低要求。演練多次後,大家才知道要達到身體不可高低的習慣,不是一下子辦得到,需經過不斷練習,且要別人隨時提醒,因此每星期雖只教一個動作,初時雖覺得枯燥,但依理練,功夫就會成長,故雖只上三個月,但回去有練者已逐漸看出成效!
本門太極拳先求動作依理練熟練,久了盤拳架就不會想,自然灑脫神韻會表現出來,個性則會隨著改變,練拳賺到健康,又能改變個性,建議大家好好學!
今天進度是「抱虎歸山」,本式在歸山第三動,雙手臂隨身轉動,雙手中指尖要劃成兩條陰陽魚於腰際,但演練時,部分學員因雙手肘會拉開拉,致雙手幾乎與肩平,有些則會沒有美人手,多次練習改正結果,成效比剛練習好很多。
由於已上完上半段拳架,因此特別要求學員平移時,身體不可高低,並以兩人一組方式,由未盤拳架者以手按住演練者的胯,協助演練者達到不高低要求。演練多次後,大家才知道要達到身體不可高低的習慣,不是一下子辦得到,需經過不斷練習,且要別人隨時提醒,因此每星期雖只教一個動作,初時雖覺得枯燥,但依理練,功夫就會成長,故雖只上三個月,但回去有練者已逐漸看出成效!
本門太極拳先求動作依理練熟練,久了盤拳架就不會想,自然灑脫神韻會表現出來,個性則會隨著改變,練拳賺到健康,又能改變個性,建議大家好好學!
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
學太極拳要生活化
2007/06/11台中班
新班進度是「提手上勢」,本式是太極拳應用交手基本功架,需虛實分清,本式動作簡單,但要求左膝以下不可動,動則斷勁,故在演練過程,特別要求學員左膝不要動,多次練習結果大家腿都特別酸,但成效比剛練習好很多。
新班學拳已3個多月了,為驗收成果,請徐靜秀、張梚名兩位師姐及侯松谷、許榮章兩位師兄出來表演,徐師姐5月初才來學,但盤拳架已有模有樣,不像剛學1個月的學員,回去應該有勤練且有看書,建議徐師姐以後盤拳架「手」不要加動作,會更完美;至於張師姐、侯師兄、許師兄則中規中矩,依理如法盤拳架,建議3位學員以後盤拳架放輕鬆,會灑脫些!
舊班進度是「行功」〈即走路之法〉及「單練推手」,「行功」是太極拳基本溜腿之法,也是澈底分虛實的功法,師爺教老師太極拳是從行功開始,師爺說:「學太極拳,要生活太極化。」因此我們學拳是隨時隨地都能練拳,如走路當「行功」練,睡覺練「養丹」,坐時扣「心齋」,一天廿四小時去練,等於我門學一天,旁人要學好幾天。
新班進度是「提手上勢」,本式是太極拳應用交手基本功架,需虛實分清,本式動作簡單,但要求左膝以下不可動,動則斷勁,故在演練過程,特別要求學員左膝不要動,多次練習結果大家腿都特別酸,但成效比剛練習好很多。
新班學拳已3個多月了,為驗收成果,請徐靜秀、張梚名兩位師姐及侯松谷、許榮章兩位師兄出來表演,徐師姐5月初才來學,但盤拳架已有模有樣,不像剛學1個月的學員,回去應該有勤練且有看書,建議徐師姐以後盤拳架「手」不要加動作,會更完美;至於張師姐、侯師兄、許師兄則中規中矩,依理如法盤拳架,建議3位學員以後盤拳架放輕鬆,會灑脫些!
舊班進度是「行功」〈即走路之法〉及「單練推手」,「行功」是太極拳基本溜腿之法,也是澈底分虛實的功法,師爺教老師太極拳是從行功開始,師爺說:「學太極拳,要生活太極化。」因此我們學拳是隨時隨地都能練拳,如走路當「行功」練,睡覺練「養丹」,坐時扣「心齋」,一天廿四小時去練,等於我門學一天,旁人要學好幾天。
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
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太極拳為武林絕學,學好太極拳『有恆』是第一要件。
96年6月6日
頭份班的課程是復習「抱虎歸山」、「斜單鞭」,目的是讓學員熟練下半段拳架,此兩式剛教過,但學員在細節處仍會忘掉,如「抱虎歸山」第三動左手旋平圓在耳旁,但部份學員會將手肘拉開,未能遵守不動手拳理;歸山回勢時,雙手順勢翻旋,應原形不變,但部份學員會因雙手翻旋而擺動頭部,影響整體移位。
今天詢問學員有無練「養丹」,有人說練一、兩天後,因睡姿不習慣或手會酸而沒有繼續練,師爺曾說:「人若無恆不能當巫醫,太極拳為武林絕學,學好太極拳『有恆』是第一要件」。由於養丹目的在促使自己真元之炁,新陳代謝、永遠常新,可固本培元。因此對容易疲勞、精神萎靡、工作繁忙及女子生產後、手術後等人特別有效果,為了自己身體健康,建議大家每天在睡覺前躺在床上練〈躺著練比較容易上手〉,如發現手會酸就不要練,由於練此功法很容易入睡,且會睡得很甜,很容易恢復疲勞,3個月後會精神旺盛,尤其皮膚會光亮。頭份班的課程是復習「抱虎歸山」、「斜單鞭」,目的是讓學員熟練下半段拳架,此兩式剛教過,但學員在細節處仍會忘掉,如「抱虎歸山」第三動左手旋平圓在耳旁,但部份學員會將手肘拉開,未能遵守不動手拳理;歸山回勢時,雙手順勢翻旋,應原形不變,但部份學員會因雙手翻旋而擺動頭部,影響整體移位。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