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太極拳」係原習外家功夫的左祖師萊蓬技服無名道長的純道家功法而向其習道,主要修心法及練炁的「左家功法」!傳承都是單傳,由左祖師百歲始單傳給張太師欽霖,張太師與鄭曼青師爺同是楊家入門弟子,早鄭師爺二十二年進入楊家,隨澄甫大師學拳,張太師再單傳鄭師爺,鄭師爺再單傳吳老師國忠,到吳老師才廣傳。門下學生已有多人在傳道。本門以學習鄭曼青師爺晚年所授純道家太極拳為主。
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
107/07/28竹南班但若無法上下有根旋,就體會不出五心相通的好處!
熊經是練五心(頭頂心、兩手心、兩腳心)相通,但若無法上下有根旋時,就體會不出五心相通後,內氣與外氣鼓盪的好處,對養身自然打了折扣。
為讓大家瞭解,上下有根旋,知道容易但練習不容易,因此請一位學員出來演練,在大家注視下,該員規矩的演練完畢,事後表示:自己一直克制肩膀想動的念頭,雖然只有短短左右各五六次,但好像好個鐘頭,可見想要練對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107/07/28苗栗社大班 練習八彎內氣通九竅 ,雙腳膝蓋不要擺動,也不可動肩膀!
練習八彎內氣通九竅 ,雙腳膝蓋不要擺動,也不可動肩膀,如同練拳架一般不動手,因此練習時即使彎腰,仍然保持百會到會陰中定不變。如此練法才能從腳底到頸椎能內動,對落枕、腰背酸痛、脊椎長骨刺、胃潰瘍、腎功能衰退、尿失禁及其他婦女病及男性攝護腺有一定療效!







107/07/27頭份班 練成虛腳彎曲抬起來,頭頂必無熱氣,表示炁沒有下湧泉!
當練左右分腳時,是實行五行腿法的「木」,木頭原本就是直的,因此不要折斷它,故腳應原式不變,不要彈或踢,如為使虛腳抬高,練成彎曲抬起來,頭頂必無熱氣,表示炁沒有下湧泉,因此即使苦練數十年,沒有築基紮根的功夫,將無法享受「吞天之氣,接地之力,壽人以柔。」氣遍周身的樂趣,因此「太極拳體用全歌」說:『我有一轉語,今為知者吐,湧泉無根腰無主,力學垂死終無補。』因此一定要練成炁下湧泉,如此練的太極拳才能稱「純炁功拳」!











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
107/08/25下午班 練拳內、外、手、腳都需「完整一氣」千萬不可分開,否則必會身體散亂!
不管金雞獨立、單鞭下勢、左右分腳、轉身蹬腳等式,都是練下三關,因此即使單腳站,身體中定仍要保持,不可為了將腳拿起,而讓身體歪斜;也不可為保持身體不動,以雙手出力讓身體站穩,這都是本末倒置,因為如此練法僅是好看而已,會動了肌肉,如同練體操,炁不易下湧泉。也不符合張三丰祖師遺論「太極拳經」所述『由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因此練拳不管移位、換形、金雞獨立等動作,內、外、手、腳都需「完整一氣」千萬不可分開,否則必會身體散亂!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107/06/25 台中班擺正確的定勢,能改正錯誤的動作外,也能讓本身的炁往下走得順利
本門太極拳「擺定勢」是很重要的課程,因為正確姿勢,能改正錯誤的動作外,也能讓本身的炁往下走得順利。如同樹自然生根一樣,根生了,就會再與地氣做交換,進而長根,再茁壯,身上佈滿炁,不好的東西不容易留存身體內,身體自然健康不易生病,因此先師常會要求我們「擺定勢」。相對正確移位也能與地氣做交換,由於是在動態中,所以「炁」交換速度必會比「擺定勢」更快!
為讓大家體驗正確的「平整均勻」移位,能讓炁自然往下走。以兩人一組方式演練,未演練者以手輕貼演練者心窩,當演練者正確走直線、未高低移位時,心窩炁會往下走。若走歪掉,或高低起伏,必會牽動肌肉,不僅心窩炁不會往下,甚至會往上;在練習中,發現一位學員中午未睡午覺且去拔牙,剛進練習場地氣色甚差,但演練多次約二十分鐘後,與其對練的學員紛紛表示,該員臉色已有光澤且氣色好很多了。由此證明,太極拳練對一定有益身心,練錯就會走冤枉路!
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107/06/21竹南班 定勢是讓本身氣下到地底下非常好的方式!
定勢目的除修練自己正確姿勢外,也是讓本身氣下湧泉到地底下一個非常好的方式。本門太極拳既稱「純炁功拳」就要炁能生根,因此擺定勢,是先長根再讓地氣生根到自己身上不二法門,此法最笨,但如能耐得住寂寞,每天擺定式,如此才能一天一張紙的「長根生根」,因此鄭師爺跟老師都說:「本門太極拳是想給也無法給的!」。
定勢既然有這麼好的功能,建議練習時最好有別人協助修正(由於自己不知是否姿勢正確),如此進步才會快速!





定勢既然有這麼好的功能,建議練習時最好有別人協助修正(由於自己不知是否姿勢正確),如此進步才會快速!






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訂閱:
文章 (Atom)